疫情之下守初心,教研蓄力促成长。1月5日下午,天宁区李静教师发展工作室第四次活动如约而至。工作室成员相聚云端,以“立足素养,技术赋能”为主题,观摩了两节音乐课,共研音乐教学发展新路径。
教以共进,乐动课堂展风采
第一节课是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吴冰清带来的《邮递马车》。本课是德国作曲家赫尔曼﹒尼克所作的一首标题音乐。音乐欢快活泼,具有进行曲的节奏特征,深受学生的喜爱。吴老师以驾驶马车的邮递员形象贯穿全程,设计了挥马鞭、驾马车、送书信等环节与学生进行互动,采用自主聆听、声势律动、绘制图谱等多维体验方式学习乐曲。在教学中,吴老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联动,巧用数字化平台全景课堂,实现课堂的全员参与,个性发展。
第二节课是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张书玉老师执教的欣赏课《望月节》,这节课在2022年江苏省小学音乐评优课中获得一等奖。本课以《宝莲灯》故事为背景,创设了“如何为学校即将到来的中国故事会动画配乐”的真实情境,聚焦《新课标》中的“创造”艺术实践活动的三个内容“声音与音乐探索、即兴表演、音乐编创”展开深度学习。张老师从“画中境”、“画中人”、“画中事”、“画中情”四个方面展开,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音乐合成器为故事的氛围、角色、情节配乐,再给学生空间进行自主编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让课堂更生动、具有开放性。
研以致远,云端集智启新思
观课结束后,吴冰清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情境材料选择、信息化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说课。紧接着,工作室成员围绕本次活动的研究主题展开讨论。老师们肯定了吴老师在教学设计上的精心与认真,同时提供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胡云芝老师提出本课能以大情境为抓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有层次,推进感足;能以任务为驱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建议吴老师可以把音频放进任务学习中,让学生自己聆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音乐的感知力来更好地主动表现。其次,在使用小乐器时不可长时间的脱离音乐环境,要在音乐中去演奏。周卉老师指出,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在语言描述的同时可以结合图片,让学生形成画面感,可以出示不同的图片,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以此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力和理解力。在课堂上,教师要俯下身子,走到、坐到学生中,进行陪伴式学习,也要学会“放手”,少一点示范,多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最后,工作室领衔人李静老师进行总结发言,她结合两节课,对本次教研在信息技术的融合方面作了进一步总结与分析,鼓励老师们“数字化”的教学来引发音乐教学的变革。同时她强调要重视音乐实践,不能过分追求音乐表达的统一性和整齐性,要鼓励、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建议青年教师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听、多看、多思、多试,在不断地学习、试错中精进自己的课堂。
精研致思,笃行致远。本次观课议课活动让成员们沉浸在浓厚的教与研的氛围中,大家积极探索,勇于尝试,以积极的态势致力打造灵动、智慧的音乐课堂。愿新的一年老师们能追逐心中的光,砥砺奋进再出发!
文:吴冰清
摄:工作室成员
审: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