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纷呈 “合”享融智
——天宁区小学数学季焕庆、周月霞教师发展工作室联合活动
阳光斑驳如梦,枯叶翩然如蝶,秋的脚步还未曾走远,立冬却已然走过。2022年11月9日,天宁区小学数学季焕庆、周月霞教师发展工作室全体成员相约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开展了一次联合研修活动。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小学部全体数学老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图1、2
活动主要分为课堂教学、专家讲座、主题分享三个板块。
课堂教学 精彩纷呈
第一节课由东青实验学校的赵煜斌老师执教五年级《小数乘小数》。赵老师由小数乘整数的笔算引入,引导学生回顾小数乘整数的算法,为小数乘小数的学习做铺垫。进而以探究性问题“房间和阳台的面积各是多少”驱动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探究活动。借用小数乘整数的算法、算理,让学生迁移类推,构建了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最后,借助多种形式的练习,夯实对小数乘法的理解和运用,并让学生学会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灵活的运算能力。图3、4、5、6
第二节课由局前街小学的杨宏磊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杨老师通过天平图中梨子和苹果的倍数关系,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初步感悟不同数量之间的等量替换。借助例题“720毫升果汁,倒满6个小杯和1个大杯”这一复杂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在学生感受到在抽象文字解决问题的困难时,引导学生主动调用已有经验,借助画图来表示数量关系,让抽象文字直观化,在观察、比较、分析、交流中形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并在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悟把不同种类的量假设成同种量的策略本质。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意识和推理意识。图7、8、9、10
专家引领 助力成长
天宁区教师发展工作室领衔人季焕庆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指向推理意识提升的小学数学探索》的微讲座。季老师从内涵解析、教材解读、学生分析以及教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解读。介绍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内涵,并以《三角形内角和》为例,就规律探究课型中学生推理意识的提升,提出了三点发展策略,即“明晰学生基础,确立提升点”“理解学生困难,寻找突破点”“畅想发展可能,孕育创新点”;挖掘了三个能力提升点,即“经历合情推理,提升发现能力”“尝试演绎推理,渗透求真能力”“积累过程经验、强化逻辑能力”。季老师的高位引领,让在场每一位老师收获满满。图11
主题分享 智慧分享
讲座结束后,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沙龙研讨。首先由执教的两位老师谈前期的教学设想与课后反思。赵老师先介绍了课的设计思路,单元整体进入,过程中关注分类,同时以生为本,详略有度,过程中关注算理,联系旧知,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开展教学;而杨老师则是结合自己的教学抛出两个问题与大家商榷,策略的名称到底是说假设好还是转换好?方程的方法要不要渗透在课中?
图12、13
随后,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的钟欣翼老师和紫云小学的王燕萍老师分别以《探寻小数乘法教学中关键能力的提升点》和《以问促研,有效迁移算理和算法》对两节课进行了主题式评析。在座的各位老师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老师们的精彩发言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
图14、15、16、17、18、19
最后两位工作室领衔人分别对两节数学课进行了现场点评,肯定了两位执教老师的课堂,同时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指导建议。
图20、21、22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虽然工作室活动已落下帷幕,但借着这股“东风”,工作室全体老师将一如既往地走在专业研究的道路上,用勤实践,畅想未来。
(文:赵煜斌 图:胡子阳 审核:季焕庆 周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