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2年6月6日上午,二实小翰学校区、翠竹校区语文老师、党员老师们和天宁区陆芳名教师工作室成员一起来到录播教室“天宁星课堂”,参加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苏疆联合教研”暨“天宁星课堂”语文学科研讨活动。远在新疆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白鹭小学的语文老师们,也通过网络线上同步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联合教研活动主题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青年教师荀霞进行了课堂展示。
荀老师凭借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大胆设计,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紧密勾连,带领学生感知“非连续性文本”的含义和类型,总结归纳解答“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并尝试用所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大家呈现了一节活泼灵动的课堂。
其后,参加活动的听课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感受,发表自己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的思考意见。
党员代表语文老师陈赟表示,这节课以简驭繁,化难为易,环环相扣。荀老师创设了一个大情境,有效勾连起学生的生活实际,教会了学生提取信息、运用信息、分析信息和表达信息的方法,整个过程螺旋上升,环环相扣,设计得非常精妙。
党员代表英语老师李霞将这一节语文课堂与英语教学进行了比对,认为有其共通之处。一是教师都注重创设与生活紧密勾连的真实情境,二是教师都注重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三是教师都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指向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青年教师李成祥认为荀老师的课堂做到了情境贯穿,紧贴生活;注重尊重规律,层层递进;读文有法,返璞归真。整节课将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生活中的信息运用密切结合,是老师们学习的范例。
民主党派陆芳老师用“适切”“创生”“遵循”三个词总结了这节课的感受,评价荀老师的这节课在“架起汉疆联谊桥”的语用情境中展开,在“认识新疆小伙伴”“采购游疆物品”“选购家乡特产”等任务中引导探究,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充分展示了新课标理念下“先行者”的实践努力。
天宁区陆芳名教师工作室成员邹丹老师表示荀老师的课堂有创新意识,有实践精神。首先是教学目标聚焦,能依据学情由浅入深地设立目标;其次是过程展开充分,以实用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阅读,在对照、比较、归纳、探究中引发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紧接着,通新疆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白鹭小学的洪引、曾珍老师进行评课。
洪引老师称赞本节课目标明确、环节巧妙,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大大提升。同时,荀老师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扎实可行,使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得到内化,让新疆的老师收获颇丰。
曾珍老师感谢二实小语文教研组和荀霞老师给白鹭小学的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让老师们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曾珍老师说,这节课是一节思辨课,情境贯穿,环环相扣;课堂容量大,学生接受能力强。同时老师盛赞二实小的学生见多识广,落落大方,有非常强的思辨能力。
同一主题,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老师,看课评课的立足点也有所不同,这样的思维碰撞生发出共鸣之外,更让大家看到了学生更多的生长点,从而构成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场。
最后,二实小教育集团副校长、翠竹新村小学党支部书记朱丽萍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朱丽萍书记表示:
这是一堂民族大团结的课。荀老师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常州与新疆的交流互动展开,融入新疆风光、新疆朋友、列出购物清单、结合端午时令向新疆朋友介绍常州特产、寄端午粽子等,极具民族文化内涵。
这是一堂富有挑战的课。荀老师作出了大胆的探索,敢于挑战研究少之又少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一新课型进行研究,有胆有识,勇气、精神可嘉。
这是一堂同生共长的课。就学生而言,在生活化的语言情境中会学善思、积极踊跃,语言在情境中生长,思维在探究中生长,素养在培育中生长。就在座老师而言,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打通了两地在教育教研和课堂实践领域互相学习的通道,真正实现了共享资源、共享课堂、共同研讨、共同成长。
最后,朱丽萍书记盛赞本次活动意义非凡,江苏常州——新疆库尔勒的老师们相聚云端,有缘千里来教研,协同发展向未来。朱书记还盛情邀请白鹭小学的老师能走进常州、走进二实小,彼此实地学习考察,让教学改革之路在老师们智慧的碰撞中越走越宽阔。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今天的两地教研虽然远隔千里,但大家感觉却是近在咫尺。今天我们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其他学科也将加强交流互动,江苏常州——新疆库尔勒的老师们将怀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情怀与梦想共赴远方!
撰稿:徐洁
摄影:李琳珺
审核:叶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