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科研之窗>>市“十三五”2018年度立项>>“数学活动课程”校本开发研究>>理论链接>>文章内容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2-01-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曹莉萍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魏文飞 ( 陇南市西和县太石河乡山青小学,甘肃陇南,742107) [摘 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融学科性、综合性、实践性为一体,开展活动要体现自主性、情境性、合作 性,让学生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可采取 如下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通读教材,了解实践活动课的内容; 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开展活动; 动手实 践,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 2017) 22-0102-02 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以数学学科为依据,以 小学生身边的数学为中心,以学生操作活动为主要 形式,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 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验。[1]数学 实践活动始终以学生的技能发展为重点,小学教师 每学期都会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数学实践课。 一、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数学实践课程在课程安排中所占的课时数比 较少,期末考试也基本不涉及数学实践。因此,很 多数学教师只是让学生简单了解数学实践课,没有 让学生实际操作,学生也没有充分参与实践活动。 上述数学实践课认识偏差出现的原因是,很多教师 仍旧把实践课定位在数学课外知识拓展的层次上。 新课程标准将“双基”发展为“四基”,增加了领悟 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这 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上好数学 实践活动课。小学数学教材的单元教学目标在大 纲中一般有统一要求,对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大纲 并未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但要求每个学生都参 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能力、思维能力、操作 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2]例如,三年级 学生在学习了“数字编码”后,教师可以整理学生 身边的数字编码,将其作为实践课的内容,如邮政 编码、身份证编码、车牌号、条形码、二维码等。教 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或者询问有关人 员了解数字编码的知识,在活动中汇报交流,将知 识点做成手抄报或写成数学日记。这样,教师将身 边的数学与课本知识有效结合,提升了学生学习数 学的乐趣,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 一) 通读教材,了解实践活动课的内容 小学数学的每一册教材都安排了数学实践活 动课,由于各单元相关内容的差异,每次数学实践 活动课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教师在数学实践活 动课的备课中要通读教材,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活 动过程,提前做好教学准备。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设计活动方案,树立明确的活动目标。在活动前要 做好知识技能的铺垫、实践活动工具的准备、活动 开展的步骤等工作,活动后要开展科学、合理的评 价。例如,教师在教学了四年级数学“年月日”这 一知识点后,安排了制作年历的实践活动。学生在 制作年历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年月日”知识的认 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仅巩固了新学的知识,而 且还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另外,教材中的“设计 校园”“小管家”“粉刷围墙”“营养午餐”“自行车 里的数学”“节约用水”等实践活动课,都是紧跟本 单元相关内容设计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安排既 可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 二) 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开展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课可以延伸到课堂外,教师在课 前要精心设计,观察学校里可以开展活动的场所, 梳理知识点,高效地把知识点贯穿到活动中,让学 生主动积极地实践。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分 类与整理”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书包、书桌、 教室书架的分类整理。然后,可以让学生帮助图书 室管理员整理图书,回家后整理房间。这样的方式 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学到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 ( 下转 110 页) 102 [作者简介]魏文飞( 1986—) ,甘肃西和人,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太石河乡山青小学教师,二级教师。 [收稿日期]2017-07-17 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17.22.048 的英语学习奠定了极好的基础。新的英语教材也 增添了更多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具有 极强的对话性和情节。教师可针对部分情境会话 的内容,让学生开展简单的角色对话,将“说”与 “做”结合起来,把讲台作为舞台进行情境表达,由 此让学生在做中学,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情境表 演的教学方式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开展“问路”的相关教学时,可以 让学生贴上 hospital、supermarket、school 等标签,让 每个小组都进行情境表演,并在小组之间展开竞 争,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体态语辅助教 学,以期获得极好的教学效果。上述教学模式能够 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连起 来,连点成面。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整理相关 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提 升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情境表演的方式能够提升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效 率,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 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促进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 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云国.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5( 3) : 201. [2] 郭舒宏.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 英语教学效率[J].科教文汇( 中旬刊) ,2014( 12) : 173-174. [3] 李鹰.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J].才智,2014( 15) : 134. [4] 杨日勇.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J].学周刊,2012( 26) : 104. [5] 杨春燕.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的几种策略[J].学周刊,2012( 22) : 84. ( 上接 102 页) 问题。因此,小学数学实践课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 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教师通过问题创设、调查活 动、交流报告等环节的活动,使学生经历一个学数 学、用数学的过程。 ( 三) 动手实践,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课注重实践,尤其是学生在活动 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时要 让学生动手实践,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例 如,六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圆的知识”后,数学教师 设计了“确定起跑线”数学实践活动。首先,学生 回忆运动会时跑 400 米运动员的站位; 观看体育比 赛视频,思考运动员没有站在统一起跑线上的原 因,以及如何计算运动员跑一圈的周长。其次,分 组测量计算,明确跑道之间的宽度与周长的关系: 第二圈比第一圈的宽度增加了,两个弯道的半径也 增加了,两个弯道的周长增长了,外圈的周长增加 了几米,因此外圈的运动员,就要站在最前面; 运动 员跑的直道距离一样,但两个弯道的长度不一样, 为了保证每个运动员都跑了 400 米整,就要计算第 二跑道的周长比第一跑道的周长多了几米。那么, 第二跑道的运动员起跑站位就要往前挪几米。这 样,依次确定第三跑道、第四跑道等跑道的周长分 别比前一跑道多几米,运动员往前站几米。最后, 通过实地测量,仔细计算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了为 什么跑 400 米运动员起跑站的位置不同。在此次 活动课中,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跑一跑、比一 比的方式,把课堂延伸到了操场,在实践中运用数 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疑惑。教师用不同形式将现 实生活与数学课堂之间的桥梁连接起来,充分体现 了数学 来 源 于 生 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数学 思想。 三、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评价与反思 在数学实践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 实践活动的结果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由小组长 汇报,各组之间相互交流。低年段的学生可以办手 抄板,通过查资料、画图、数据统计等途径完成手抄 报,然后展示,教师再选出有代表性手抄报进行讲 解和评价。中年段的学生可以写数学日记,记录实 践活动的过程和活动涉及的数学算法,然后小组内 评价,教师要评选出最合理、最有效的计算方法。 高年段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论文的形 式总结实践活动。小论文要设计调查问卷,教师要 了解学生对实践内容的疑问,明确活动中重点要解 决的问题、需要准备的资料、以及分工协作的安排 等。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学生要及时反思活动中的 亮点和缺点,提出改进方法,写出书面活动反思。 总之,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法多种多样, 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以及学生情况灵活选择教学 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动手去做、动口去说、 动脑去想,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 生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3]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史宁中,顾明远,董奇.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 准解读( 2011 年版) [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 吕世虎,陈清容,钟志勇.新版课程标准下的小 学数学教学法[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