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Science 科 学 大 众 ·科 学 教 育 科 学 教 育Popular Science 2017 年 第 1 期 众所周知,数学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 实践性的课程,因而,必须突出学生在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主体地 位和主体作用,可以说,数学活动课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 那么,该如何上好一堂数学活动课呢? 一、教师要合理的设计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热情,让学生想上小学数学活动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将帮助学生综合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 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 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有一定的结构性,层次性,随 着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特征, 教师在教学 活动课时,应结合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结合与所学知识之间的 联系,创设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有趣并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让学生在 具体的情景操作中不仅学到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 知识的渴求,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 时,我做了一个前期准备,让每一位孩子去超市了解一些价格比较 低的物品并做好记录。 在课程活动中,我没有直接将书上给出的价 格罗列出来,而是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把了解的一部分商品价格 报出,在不断报价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完课 程以后,组织学生去超市购买 10 元以下的一件商品,观察付钱与 找零的过程,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 如果每一节活动课教师都能这 样精心设计,每一位孩子都会发自真心的想上数学活动课。 2.教给学生方法,放手探究,让学生爱上小学数学活动课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学会放手,学生才有可能飞的更高,更远。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的《观 察 物 体》这 一 课,教师在教学从前面,后 面,左面,右面观察小猴,分别看到怎样的图形时,并没有直观的告 诉孩子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而是先教孩子给小猴拍照,把拍 到的照片定格在脑子里, 再从事先发给孩子的信封中拿出刚才拍 到的照片,加深印象。 教师想到用拍照的方法来教学本节课,可谓 是匠心独妙, 让每一位孩子用生活中一个最简单的动作来学习今 天的知识。 从左面和右面观察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的图片是本节课 的难点,教师仍然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观察,然后通过讨论找到不 同之处,难点也迎刃而解。 整个活动过程,教师都只是引导者,旁观 者,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探索。 孩子在活动中,不仅通过自己的 努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学会了合作与交流,在独立 思考,与人分享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感到豁然开 朗,感受成功。 如果每一节活动课都能在这样的设计下进行,我想 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自内心的爱上数学活动课。 二、激发学习动机,体验生活数学,让学生会上小学数学活动课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 我们应结合实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对数学探究的浓厚兴趣,使 学生自然地进入新知探求中。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的“动手做” 《测量物体的体积》这一课,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物体体积入手,让孩 子们先测量并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进而引导学生用自己 的方法测量一枚生活中的铁螺丝的体积, 教师有效的把握了书本 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过渡与衔接, 引发学生激烈的探讨, 思维的碰 撞。 最后回顾提升,让孩子们用刚学的方法测量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的体积。 整节课学生的探索有趣而有序,课堂活跃却又有条不紊, 教师引导孩子大胆猜想,大胆操作,大胆发现,让孩子们感受数学 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充满奥秘和探究的。 三、教师要深刻理解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特点 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 “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从而 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 在教学《运动与身体变化》课前,教师先带着 孩子跳一段激情澎湃,动作有趣的健美操,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关 系。 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 为紧接着的教 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在这样一种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 中自然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让孩子们轻松 愉悦的掌握知识。 “活”起来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同学们求知的乐园, 成为师生施展个人魅力与才华的天地,成为充满人文气息,富有挑 战性与激情的课堂。 四、要让活动课“动”起来 数学学科是一门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特点的学科,学生已有的 知识经验对数学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发展其思维能力。 而数学活动课上学生 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 情景中获得数学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应该 指导学生把直观形象的思维过程, 把获得的发现与结论用合理的 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锻炼学生的动口能力。 活动课的核 心还是要让孩子多动手,有位教育学家说过,孩子的智慧是建立在 指尖上的。 动手实践在于促成学生进行实物操作,学生在实物操作 的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最宝贵的。 例如在教学 二年级《有趣的七巧板》时,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给孩子动手拼,动 手实践。 无论是一张图片局部的拼法,还是完整的拼法,都由孩子 自己一步步来做,一步步来想。 在这样一节充实的活动课上,孩子 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一个飞跃,一 个突破,这不正是我们的教育所要的结果吗? 俗话说的好,眼看百 遍不如手过一遍,可见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动手操作是一种以动促 思,发展学生思维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总之,要上好一节数学活动课,要认真探索研究教学内容,发 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要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自主 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活动课 周 艳 (无锡硕放实验小学,江苏省 214142) 摘 要:小学数学活动课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数学学科的延伸和发展,是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 华过程。这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有益处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严谨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数学; 活动; 思维; 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7)01-068-001 - - 68 DOI:10.16728/j.cnki.kxdz.2017.01.059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活动课
发布时间:2022-01-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曹莉萍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