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科研之窗>>市“十三五”2018年度立项>>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理论链接>>文章内容
当代教师要有坚定的学生立场
发布时间:2022-01-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洁

当代教师要有坚定的学生立场

                                                                                        杨小微

    2008年是“多事之年,’,接踵而来的诸多重大事件,既考验我们的神经是否坚强,也挑战着我们的应变智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汉川大地襄中师生群体内蕴藏的巨大生命力童和道德能量感到惊讶和赞佩。但接下来一连串“跑”、“跳跳,’之类颇具戏剧性的事件,又使我们于心理的搓揉中意识到教师道德问题的严肃性与严重性。

    近来教育部拟重新修订教师道德规范.在网络和媒体等典论界引起热议,其中“保护学生安全”一项尤受关注。在我看来,修仃引发的思考,其本身的意义远大于修仃结果如何这是因为,任何道德规范,只有内化为每个人的内心信念、转化为每个人的实际行为,并默化为持久的习惯,才具有道德力量每个教师只有实现了道德规范的内化、转化和默化,才能够成为合乎教师职业伦理的教师,而这场广泛参与的讨论,正有助于这种内化、转化和rk化。一位教师只要心中有了学生,无论师德规范上有没有写着“保护学生安全”,都能尽力而为,他的任何行为都会指向有利于学生的一面。我赞成不少言说者的看法:具体行为是无法一一规定的

    既然教师的具体行为无法细作规范,那么.衡量当代教师职业迸德水准的核心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关键就在于教师德心中是否真有学生,教师在岗位上的所作所为,是否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依归换言之,关健在于教师有没有坚定的学生立场。

    有论者撰文批评当前我国一些学校的行为不是对学生负责,而只是对学生的考分负责.甚至只对某级领导的政绩负责,只时学校的声誉、校长与教师的业绩、职称乃至奖金负责这些观点虽有失偏颇,但不无进理对此,虽然可以通过制度更新和师德教育来改善,但其不是解决问题的完全充分条件.也非一时半刻可以奏效的_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教育者学生立场的缺失试想,如果一名在岗教师的行为都是以自身利益为准绳,都以自己得失为根据,那么学生在他心目中安能有一席之地?当学生的成绩只是作为他的某种“进阶”的工具时.学生成长状况的好坏又怎能改变他的思维定势?

    当代教师职业的基本责任是什么?那就是对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负责。从终身教育的理念看,不只是关注学生当下的成长,更要对他终身学习与发展负责任其体而言,就是要为他一生的成长莫定良好的素质基拙,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意义上的“双基”,更为重要的是包含兴趣、志向、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在内的综合素质意义上的’莫基”如很多中小学校长,教师所说,“教学生6年要为他想60年”。相形之下,仅仅为学生的考分负责至少可以说是目光短浅的,至于上述另外几种“负责”更值得质疑

    坚持以学生的成长作为设计和实施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是否促进或者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作为衡量一切教育行为的道德尺度,是当前教育者必须坚定的立场。实践中,无论是组织学生活动、策划主题班会的序列,或是设计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都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状态、细心解读学生的成长需求、寻找并确定学生发展的可能空间。那种多年沿袭下来的以成人立场想象学生“需要”什么的活动设计,或者不问学生有无愿望或接受可能的一厢情愿的教学设计,无论有没有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都只是一种外力的强加实际上,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一种立场,要求教育从操纵学生、解读学生需求的立场出发,走向师生以衬话、商谈和交流为核心的互动,实现师生双方的共同成长。

    当然,坚持学生立场,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职业理想当教师角色逐渐去除“神圣化”的光环.当教师工作逐渐走“工匠式操作”的误区,重建教师职业理想的思考也就开始了。从社会发展看,“呼咦创造性”的时代需要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自身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从教师本身来看,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和欢乐来自于教育过程中“独立地进行创造”。而学生作为丰富多彩的“具体个人”,作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个体生命,既是教师劳动的对象,更是教师创造灵感的源泉。

    此外,有坚定的学生立场,也不是被动适应学生。无论是思考教育问题,还是设计教育蓝图、选择教育策略,都要基于这样一种考虑: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不是单向的简单付出,而是追求一种使师生在双向交流中得以实现素质“增位”的过程以达至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