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又是学习的对象;既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又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既要得法于课内,又要得益于课外。因此,阅读需要很大的思维含量,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不尽如人意。本课题是将思维导图在语文单元阅读教学中应用,指导学生能结构化地认识阅读文本,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提升语文的核心素养。
二、背景分析
(一)优势分析
1.顺应统编小语教材新理念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母语教育的方向。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多经历、多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而学生的语文实践,主要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思维导图的介入,可以使这三种学习方式实现有机结合,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019年开始统编小语教材全面使用,能发现版教材中已经有思维导图的呈现和方法的渗透。在《语文园地(二)》中的“交流平台”,就有了类似思维导图的图形来发散小组的思维;《语文园地(三)》的“识字加油站”,除了初具思维导图的雏形外,还有了思维导图的归纳意识。甚至在部编版一年级教材中都有思维导图的存在。通过解读和研究,我们将教材编排者意欲释放的信号:思维导图将作为一个辅助学习的工具,完全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2.建构单元阅读教学新格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老师们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单元主题,因此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被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接受并实践着。但单元阅读教学因为单元篇幅多,需要花大量时间给学生阅读文本,这是单元阅读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局限性,而思维导图能将阅读前移,并显现学生对于单元整体学习的前在状态,给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单元阅读教学提供支撑,提高单元阅读教学的质量。
3.实现学生思维品质新攀升
培养高品质的思维是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学生,仅凭个体狭隘的学习经验和传统的思维习惯是不行的,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提高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到性、辨证性、灵活性,养求异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聪明的、紧跟时代步伐前进的优秀学习者。
4.营造教师专业发展新环境
教师在备课和课后反思中结合制作思维导图,整体上能较全面地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横向可以了解每个单元在语文关键能力培养上的侧重点,纵向可以了解每一个关键能力不同阶段的培养要求。同时,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进行提炼,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
(二)问题分析
1.思维导图在不同年级的应用存在差异
本课题研究以年级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教师更多地立足于所在年级进行实践和研究。虽然课题组过程中针对每主题单元进行阶段性的纵向拉伸,但是由于语文学科的模糊性和教师对国家课程标准理解的差异,故依然存在思维导图在单元阅读教学中不同年级的能级要求上阶段性不突出,提升感不强的现象。
2.思维导图的应用还不够全面
由于日常教学对不同内容的亲疏,如重视阅读教学,轻视口语交际;重视习作教学,轻视综合性学习;也因为不同年级教学重点突出,忽略了思维导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部分内容的前移后续,如低年级重视识字写字,高年级重视阅读习作,故在策略、评价板块,思维导图在单元主题教学上,内容没有得以全面覆盖。
3.课题组成员研究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教师教研能力、提炼总结能力、理性表达能力水平的差异,故撰写的案例差异也很大,后续还是需要在过程中规范、完善和提升。
三、实施阶段
时 间 | 重点工作 | 完成目标 | 责任人 |
9月 | 1.整理课题材料,准备结题工作; 2.邀请有经验的课题主持人对材料把关。 | 全体组员分工合作,完成材料的梳理工作。 | 课题组全体成员 |
10月 | 1.校对课题材料,及时查漏补缺; 2.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 1.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力求圆满完成结题工作 | 徐 洁 李琳珺 |
20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