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也是“双减”的主战场。
开学以来,全体二实小人全情投入,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接管难题的坚定立场,行动在高品质课后服务的第一线。
9月29日上午,二实小集团翰学校区、翠竹校区的教师分别齐聚两校区会议室,共同总结开学以来“双减”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对如何更好地开展课后服务、作业管理工作进行研讨。会议由高鸣鸿副校长、课程部潘慧黎部长主持。
课后服务 从“全”走向“精”
双减工作势在必行,同时更是一个不断探索、磨合,进而不断提升的过程。高校长和潘部长对开学以来的课后服务工作进行总结反馈,并提出了新的希望。
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我校课后服务工作开展的情况,总结为三个“全”:教师全员参与、全域开发内容、全程关注过程。学校积极引进校外专业人员、家长志愿者等校外资源,提升课后服务的水平,比如柔道、足球、武术、游泳、硬笔书法、信息技术等专业师资。在服务过程中,我们关注活动质量、关注学生习惯、关注安全保障、关注放学秩序。全校课后服务工作,常规管理上逐步完善,形成学校工作的新常态。
怎样做得更好?
高校长和潘部长对于如何提升课后服务的品质,提出了三个“精”:精选内容、精心组织、精彩呈现。要求每位老师结合自身特长、兴趣爱好或者学科特点,申报明确的活动课程。
紧接着高校长和潘部长带领大家重温了服务工作职责,强调双减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过程中动态把握,从服务内容到形式,进行积极地探索,使课后服务“系列化”,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管理“精细化”,助推学生多元发展。
作业管理 做到“四精四必”
高校长和潘部长还指出,在规范管理作业,做到“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作业量的调控,强化分层作业意识,增加体验性、综合性、创造性作业设计。学校制定了作业校内公示制度,要求在线填报《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班级每日作业备案单》,帮助老师们更有效地进行作业管理,倡导大家在控制作业量的同时,注意作业设计体现个性化和多元化,展示二实小作业设计的独特性、创造性。
“双减”的意义在于减负增质,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二实小人将持续结合实际,促进课后服务综合立体化发展,努力实现“书包不离校,作业不回家”,大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撰稿:徐洁 审核:高鸣鸿 摄影: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