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精神,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常州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会议在紫云小学召开。会议由常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孙静主持,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宝华、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潘小福、 省幼小衔接实验区(钟楼区、天宁区)分管局长、教育科负责人、幼教专干和教研员、幼小衔接结对试点园(校)园长、校长,及市教科院负责人、幼教教研员和小学学科(道法、语文、数学、科学、体育)教研员全程参会。
此次会议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实施幼小衔接行动计划,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引领、家园校一体化实施机制,扎实推进幼小衔接实验区、实验园(校)工作建设,促进幼小双向协同,确保幼小衔接实验工作落实、落地。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李伟平校长首先以《遵循儿童成长节律,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为题》,从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幼小衔接的认识、期初衔接生活的设计、学期教学变革和期末展评生活的设计五个方面,介绍了他们学校的典型做法,为“科学幼小衔接”提供了思路。
钟楼区、天宁区、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邹区实验小学的主要负责人分别就各自幼小衔接工作跟与会代表进行交流。
我校郭玉琴校长做大会交流,学校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结合天宁区《关于推进江苏省幼小衔接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基于紫云幼儿园和紫云小学实际,以《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园(校)本研究》为抓手,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分析、总结国内外幼小衔接的成功经验,为实施“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提供借鉴和启示。其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幼小科学衔接”的相关主体包括儿童、幼儿园及小学教师、家长进行实地观察和调研,以了解他们对“幼小科学衔接”的感知程度以及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并剖析产生如此境况的主要原因。在建立“幼小科学衔接”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分别对幼儿园、幼儿教师、小学及小学教师、家长和社会提出“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策略建议,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小学生活。郭校长的发言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
市教育局基教处、市教科院等相关负责人分别从不同角度说认识、谈思路、提建议。
常州市教科院潘小福副院长从“为什么做”“怎么做”“如何评”三个方面对幼小衔接进行高位引领:要整体规划学习进程、序列架构学习方式、系统培育学习习惯;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支持儿童,捍卫儿童;要从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一体化来整体设计;还要注重培育典型,让成果辐射,讲好故事。
会议最后,戚宝华局长从价值意义、组织运行、突出“科学”、宣传引导四个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成长过程中的一次转变,要将衔接的陡坡变为缓坡。需要小学严格实行“零起点”教学,为每个儿童搭建入学适应的阶梯。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推进幼小科学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常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后期将与市教科院联手,在开学季对实验区、实验校的有效衔接工作展开调研,大力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工作。让幼小衔接回归规律、回归常识、回归理性、回归专业、回归和谐,创造良好的发展生态,让每个孩子都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让每一位儿童都能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文:周月霞;摄:许欢;审:郭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