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继续以“打造天宁青年老师的研究平台、成长阶梯和智慧中心”为宗旨,围绕江苏省十三五规划办课题《“主题单元”整体架构下的小学语文多元课型的实践研究》,促进成员的专业发展。工作室探索多元的培养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开展各项研究提出单元整体视域的课程理念,指导成员的课堂变革。
一、扎实研究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中循环往复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课程部部长钱亢应邀做《撰写论文,教师专业提升的必由之路》专题讲座。钱亢部长以入职以来第一篇论文的撰写为切入点,从“为什么要写论文”“写论文需要哪些准备”“如何写论文”“灵感哪里来”“有哪些建议”等五部分详细展开论述。“如何写论文”是讲座的重点部分,钱部长用形象的比喻阐释论文题目是文章的“生命”,小标题是文章的“灵魂”,文字阐述是文章的“躯体”,从选题、提炼题目、小标题的内涵和层级分布、写有“法”之文等方面,把自己多年来撰写论文的心得娓娓道来。钱亢部长的讲座条理清晰,提炼精准,深入浅出,用案例式的分享、贴地式的指导为参与研修的老师们提供了一场论文写作指导的盛宴。延续假期中的论文在线指导活动,工作室各位成员带着满满的思考进行了寒假论文的智慧分享。一篇论文分享后,工作室成员纷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进行思维碰撞,或对优点给予肯定,或对疑惑进行交流。
二、改革课堂实践:在反思与提升中提升效度
工作室研究主题单元多元课型时,依据单元大目标,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单元课型。天宁区陆芳工作室、新北区黄华萍培育站全体成员以及虹景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开展联合研讨活动。对于语文教学和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内容、“新”挑战,有了新的研究和收获:以“大任务”统整“大单元”;设“低梯度”化解“高难度”;用“新技术”培育“学习力”。
为助力教学研究生根发芽,天宁、新北与经开区三区联动,以陆芳工作室、丁雄鹰工作和黄华萍培育站的成员为主,在常州市经开区小学进行了以“‘自然真奇妙’主题单元教学实践”的课堂探索。活动中,清晰了真实情景创设的意义,点明了创设大情境的作用;明确了教学策略的渐进式和具象化的要求。
领衔人在教学改革中身先士卒,实践成果在区新教学总结会中进行分享,在新基础推广
三、反思和后续努力
工作室运转过程基本顺利而有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总结,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要进一步凝聚成果,在外延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在信息技术提出各种可能性的背景下,保持质量不断提升,新的成果需要系统梳理。领衔人更要读懂成员,了解、诊断、研究新的阶段中,成员的成长需求和专长。活动开展也要强调互动,强调生成,无形中有形。
期待成员们树立三个意识,要始终明确发展的目标,要主动发展;发展要靠自身,要严于律己,勤奋努力,靠自己的拼搏赢得发展机遇;要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不满足于取得的成绩上,及时清空,不忘初心,向更高的目标进发。
工作室成果汇总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作者 | 预计完成时间 | 成果呈现(获奖或发表) |
1 | 《班级闲暇生活中“食育”与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 论文 | 杨琳 | 发表在《中小学教育》2021.03 | |
2 | 《单元预习课:磨刀不误砍柴工——以部编版语文二下第七单元为例浅淡预习课型的探索与思考》 | 论文 | 苗花 | 发表在《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7 | |
3 | 如何播下一粒“讲故事”的种子? | 论文 | 汤岚 | 发表在《中小学教学研究》20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