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伊始,万物收藏。11月22日,“新基础”深圳光明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在二实小新校区越明厅隆重举行。二实小各校区语文教师和深圳光明区小学骨干教师出席了本次活动。大家齐聚一堂,学习着,研讨着,思考着,收获着……
精彩课堂,互动中促生长。
第一环节首先围绕活动主题,二实小的荀霞、孙秀青、张英明三位老师分别执教了小古文《道边李苦》、《鹅灰灰鹅黄黄》阅读分享课、五年级第六单元导读课。
小古文,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荀霞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诵读的指导和训练,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思考。用学生喜爱的趣味演读贯穿课堂,通过手指表演助读,加深理解;反复诵读,看图背诵,让小古文深深烙印在心中。
《鹅灰灰鹅黄黄》是一节四年级的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孙秀青老师将思维导图融入阅读课堂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借助导图分享文本的理解、师生与生生在互相交流在这种对话式互动课堂中,唤醒学生内部意识,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催化了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课上孙老师还将《鹅灰灰鹅黄黄》的作者——我校的韦菊仙老师请到了现场,让孩子们跟作者近距离的对话。
张英明老师立足教材,带领学生进行单元整体学习。学生在预习时绘制了单元的思维导图,张老师抓住学生导图中呈现的兴趣点、薄弱点,深入浅出地组织学生质疑、交流、解惑,一节课下来,学生对第六单元的主题、文体结构等都有了了解。
立足课堂,碰撞中谋成长。
三位老师对于自己的课堂都进行了说课,说选课初衷,到设计意图,再对课堂的反思,老师们真实真诚地交流。之后,王林保、徐艳、陆芳三位老师分别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在对上课老师给予肯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提出了实用中肯的意见,指出教师需要有更充分的预设,关注课堂生成资源,提出可以更好地开展生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孩子的课堂。。
专家引领,分享中得收获。
第三环节分别由二实小的徐洁部长、李娟老师、高鸣鸿校长以及深圳的两位教师带来分享,并就统编版教材日常课堂的推进进行了高位引领。
首先是徐洁老师分享的“小古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徐老师围绕为什么选择小古文、怎样推进小古文、怎样让小古文离孩子更近三个问题结合《春之声》的具体事例带来了高屋建瓴的引领与指导。指出要使学生在学习小古文的过程中获得思维智慧的启迪,提升审美意识,明白一些浅显的哲理、方法和礼仪,懂得一些历史、典故、风俗等文化知识,做到知书达理。并且提出小古文教学中要思考学生爱什么,做到顺势而导。对于教材也要做到整体感知,部分攻坚。
李娟老师分享的“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基于儿童立场思维导图是二实小多年来的研究重点,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一种比较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一种开放研究眼光。李老师提出,思维导图具有可以激活大脑潜力,支持整体学习、提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彰显思维版图,儿童立场的四大价值。李老师还针对二实小对于思维导图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三大愿景:一就是探索进而同立场的思维导图与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方法与有效性,二是总结基于儿童立场的思维导图,语文学科的整合理论、实践案例。三是通过思维导图,语文学科相整合的实践,促进学生生命整体发展。相信思维导图的研究在二实小语文教研组的不懈探究与实践中终会取得长足发展。
然后是深圳光明小学的两位教师分享的“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第一部分介绍了该学校“1+N+1”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发展,第二部分就本学期刚结束的“1+N+1”读写一体化课型的一些课例进行一些具体的说明。老师指出,语文“1+N+1”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意思是研究“1+N+1”的读写教学结构,推动阅读和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提高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质量。她们的交流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最后是高鸣鸿校长分享了我校语文组“主题单元课型研究”。高校长向深圳小学的语文教师分享了我校语文教学以及备课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课型的具体教学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一堂课要经历明确教学目标、理论研读、知行相融的研究、课堂的实践研究、课堂重建等环节。并且针对不同年级的目标定位,不同年级可运用的资源,不同年级展开的逻辑等等要形成不同的课型。高校长的发言理念先进、深入浅出,为老师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充实的一天培训活动在老师们的友好交流中结束,每次的分享与交流,总能让大家共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相信老师们必将带着收获与思考,在新的起跑线上继往开来,蓄力起航。愿二实小集团同深圳语文教师携手共进,共同开启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文:任亚楠 审: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