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二实小数学学科组的基于学科育人价值深度开发的“数学活动课程”教学实践研究活动在翰学校区和翠竹校区如火如荼地进行。
课堂聚焦:两个校区6位数学老师分别展示了六节别开生面的活动课。
一年级——《我们一起来排排队》
沈安安老师创设了动物王国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情境,以动物比赛为主线,初步体会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并围绕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比赛。结合学生掌握的数数经验,让学生继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过程,通过让学生来排排队,结合学具操作,最后提升到画图解决问题。通过这样一节开放有趣的活动课,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线段的学问
徐燕老师借助线段为载体,教给孩子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由简到繁,从4个点的情况拓展到6个点的情况,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数线段的两种方法,虽然只有短短20分钟,但课的层次分明,有收有放,有资源的对比呈现,更有拓展,延伸到数学领域内同样需要有序思考的问题。
三年级——我们一起来植树
“植树问题”是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最好的体现。谢荟老师设计的这节活动课重点突出数学性,即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谢老师没有单单教会学生解答并掌握结论,而是提供了充分交流和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树和间隔的关系,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锤炼,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年级——沏茶策略
杨文君老师创设客人来访情境:烧水、洗水壶、洗茶杯、沏茶,引发学生思考怎样安排合理又省时,激发探究的兴趣。通过讨论,感悟生活中可以统筹安排时间。并通过两个资源的对比,突出用流程图比文字方式更简洁。随后,引入感冒吃药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独立统筹安排时间。这样的数学活动课跟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纷纷表示,数学真有趣。
五年级——莫比乌斯环
路老师这节活动课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莫比乌斯环”比较有趣,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从一只蚂蚁怎样吃到面包屑这个问题出发,引入“莫比乌斯环”。短短的20分钟内,学生经历了猜想、思辨、动手验证、交流、拓展的完整过程,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另外,在学习方式上,陆老师也别出心裁,借助互联网+,突出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剪一剪,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操作”中学。
六年级——《黄豆发芽率》
黄豆的发芽率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内容后设计的校本化活动课程。许芸雅老师在上这一节课之前,已经让学生按照网上的视频提前一周做了黄豆实验。每天拍照记录,还去数黄豆发芽的个数。学生还对影响黄豆发芽率的因素提出了很多想法,比如水分,光照,土壤或水培等。这个活动后,不仅能计算黄豆发芽率,还能完成一份实验报告,深度开发了学科育人价值。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单是教会学生解答,掌握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数学问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好玩”,是国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赠送给少年数学爱好者们一句话。二实小数学老师们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寓教于乐;用数学的思想熏陶学生,寓教于思。
(文:杨玉兰 曹丽萍 审核:潘慧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