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科研之窗>>市青年>>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英语阅读素养的研究>>方案计划>>文章内容
市青年教师专项《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素养的研究》课题组研究计划 (2020.09-2021.01)
发布时间:2020-08-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洪菲

市青年教师专项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素养的研究》课题组研究计划

2020.09~2021.0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期,课题组组将遵循区教师发展中心和学校工作思路,以学习、研究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素养的研究课题为依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尝试实践研究,以培育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提升阅读素养为目标,深入信息化背景小小学英语阅读识读能力、理解能力及运用评价能力的实践研究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互联网+课堂阅读课堂教学范式的相关理论,学习平台技术、对已有的课例就行学习与研究,推进日常常态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每月开展微讲座、课堂教学、反思与重建的系列化课堂教学范式研究,对课堂生成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发挥数据的价值,并撰写相关论文及研究报告;分年级推进,平均每个年级每月积累一个成熟型课例(一节课堂教学设计、一节案例、一个反思);团结协作,逐步形成常态化研究机制。

3.以“年级组教研”为阵地,每月反馈实施情况与反思,提升教研活动策划力,促进学科研讨质量提升。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为课题开展夯实基础 

1.在课题组长的推荐下,核心组成员充分研读教科研方面的书籍,并做好学习笔记,丰富理论知识

2.核心组成员本学期至少写出一篇有质量的研究论文,争取每年至少有一篇围绕课题研究的科研论文在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得区级以上的奖项。 

(二)课题普及化,真正凸显范式研究的价值  

学校将以科研引领教研,将学习和实践纳入到校本研究中,努力提高课题研究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1.日常研究常态化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课堂教学研究重点提升教师常态化研究。不断完善教学范式,积累基于范式研究的优质课例,形成范式的教学流程与评价流程。在每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动时间,围绕课题展开实践研究,让学校教研组老师都参与教研活动,以听课、评课的方式总结,不断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2.基于研究,形成课程资源

团队成员以“4+4+1模式”分组合作的方式,以4个年级(团队)、4步(微讲座——课堂教学——反思——重建)、1组数据分析;分年级推进,平均每个年级每月积累一个成熟型课例(一节课堂教学设计、一节案例、一个反思),建构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分级资源学习包”,形成互动探究式学习资源库。

3.多元化的学习确保课题的深入研究

利用常规教研活动时间或是校本培训时间,请专家对我们的研究进行指导,其次,向身边的学校借鉴好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寻求最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四、工作安排

月份:

1. 制订本年度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明确分工。

十月份:  

1.读书沙龙:谈谈我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教学范式”的理解

2. 课堂观摩:“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常态化研究

3. 课堂实践研究。

十一月份:

1. 沙龙:小学英语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课例研讨

2.课堂实践研究。  

十二月份:

1. 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并组织投稿。

“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常态化研究报告会(课堂教学:徐聂鑫、吴凡,讲座:吴洪菲)。

3. 以年级为单位梳理并形成课程资源包

一月份:

1.组织课题组成员就本学期课题开展的内容进行总结

2.对课题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梳理阶段研究成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