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末的一场大雪,冰冻寒潮席卷而来,风头如刀面如割。然而,紫云小学四楼会议室里却是温暖如春。12月30日下午,天宁区小学数学新教学研讨暨“互联网+”教学范式发展与应用的线上活动暨紫云小学数学帮帮团第3次活动在紫云小学会议室如期开展。本次活动还得到了区教师发展中心和区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邓炜老师全程引领和指导。
课堂教学,展师生风采
首先是课堂教学展示。第一节课,大家观摩了解放路小学蒋健老师执教的“互联网+”直播课例——《认识负数》。课堂上,蒋老师立足学生学情,引导学生思辨,深度建构概念,其匠心的教学设计、走心的点拨评价、多元的学习方式,让人印象深刻。
第二节课是丽华三小吴聪利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视频片段。吴老师充分利用平台技术,丰富表象支撑,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思想上的沟通,充分展现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和谐”数学课堂。
第三节课是紫云小学王燕萍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视频片段。王老师基于抽象的本质,用心设计教学,借助尚学平台,通过个性化、层次化的多彩游戏环节,让课堂练习“趣”味浓厚且富有高效。
第四节课是华润小学谢露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视频片段。谢老师通过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过程,加深感悟,借助平台数据统计反馈功能,及时查漏巩固,积极探究数学奥秘,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几节课充分体现了各校数学团队的集体智慧,为所有与会老师提供了可参考的教学范式。
分享交流,显“互+”优势
继课堂观摩之后,精彩的交流分享活动紧随其后。来自解放路小学的陆卫华老师、丽华三小的王文娟老师、紫云小学的王丹老师和华润小学的汤逸茹老师分别就教学环节的设计、课件的制作和资源的有机整合等方面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重点清晰、角度新颖,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模式,革新学习方式,很好地体现了“互联网+”作为师生互动平台的优越性。整个过程,线上发言的老师各抒己见,侃侃而谈,科学严谨;线下与会的老师聚精会神,奋笔疾书,沉浸其中。
评课引领,促理念更新
区教师发展中心邓炜老师充分肯定了上课老师的精彩表现,赞赏了各校利用“互联网+”开展的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想法与意见。回顾2020年的区域研究,邓老师强调,“数的认识”这类课型要聚焦“数认识”的教学本质,明确“数是数出来的,也是比出来的;数之间是有相通性的;数是抽象的数学符号。”展望2021年的研究方向,邓老师鼓励大家立足“大单元”,思考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积极梳理提炼研究成果。最后,邓老师希望各团队再次思考如何运用技术进行进阶式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整个研讨活动持续了三个小时,线上线下紧凑而不失有序,轻松而又不乏严谨,为各校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切磋、共同学习提高的机会。而由此引发的对课堂新教学的更深层思考,让所有与会教师都受益匪浅。
深度阅读,促素养提升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进一步提升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研水平,本次教研活动还为“帮帮团”青年教师举行了一个简短而隆重的赠书仪式。周月霞部长向14位帮帮团成员介绍了孙敏校长撰写的《结构素养》一书。大家收到书后,自主阅读专家主张,学习前辈经验。相信紫云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将抱团成长,共同走向诗意的远方。
(摄影、报道:恽兰娟 审核: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