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6日上午,“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管雪沨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工作室”在北郊小学热烈启动。江苏省电教馆曹鹏,华东师范大学李锋,市教科院朱世周、孙美荣,区教育局人教科汤娟娟、胡陶以及区教师发展中心陈慧霖、王伟等出席了活动。
我校张芳菲老师作为学员代表介绍了自己从“新基础”学生立场,到学科育人与核心素养,再到立德树人与人工智能的思考历程,表达了对“新教学”的研究愿景。研究人工智能,推进生命实践,教育未来可期。
启动仪式第一阶段,省市区专家领导、工作室领衔人作重要发言。市教科院孙美荣老师、省电教馆曹鹏科长鼓励老师们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为教育信息化努力。管雪沨校长解读了工作室方案,并特聘常州市教科院朱世周老师为导师。汤娟娟科长高度肯定了管雪沨校长的专业能力和工作室的建设意义。
启动仪式第二阶段,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李锋教授线上讲座,对学员进行高位引领。启动仪式第三阶段由各小组联络人主持,分小组研讨交流,张芳菲老师作为小学信息2组联络人,组织学员们就工作室方案进行研讨。学员们结合各校现状,提出了困惑和工作室未来活动的建议,认为可以借助社团和创客节等活动发散人工智能的普及。
张芳菲老师认为,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思考,带领学生一起认识人工智能,明确人工智能是什么,以及其技术应用。还有怎么区分人工智能、创客、开源硬件、物联网,它们是交叉共通的,但又各具特点。从信息意识上知道人工智能及应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使用合适的人工智能解决问题。从计算思维上可以结合硬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法和策略。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上能结合开源硬件设计生成使用合适的人工智能应用。从信息社会责任上能有伦理地使用人工智能,甄别使用的适宜性,能自觉维护健康向上的人工智能生态。
管雪沨校长鼓励老师们大胆创新、平等和谐地践行到人工智能的普及研究中去,通过自身教学应用实践,带动本校其他学科老师一同与人工智能亲密接触,用人工智能提升课堂有效性,培养学生各学科核心素养,适应并创造万物互联的智能生态。
秉承二十一年“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追求,我校信息组将会以工作室为契机,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继续深入全学科技术与生命实践的碰撞,为深化“新基础”,推进“新教学”,从信息技术学科走进其他学科,继续践行生命关怀的新立场、综合融通的新思维、充满创造的新实践、成人成事的新境界。
文:张芳菲
审:潘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