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王勤老师、区内三个“互联网+”工作室领衔人、全区各小学语文学科“互+”项目负责人齐聚线上,召开了小学语文“互联网+”项目计划交流论证视频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围绕“互+”工作室领衔人分享、各校“互+”学期计划点评、秋季学期区内“互+”学科教研安排三部分内容展开。
会议伊始,区内三个“互+”项目名师工作室的领衔老师各自分享工作室秋季学期教研活动计划和内容:
蒋晓燕名师工作室将继续按照区教师发展中心指导要求,以现有的“互+”语文课堂教学范式为抓手,加强系统学习,鼓励成员将已有的范式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开发新的“互+”课例资源。工作室成员下学期将围绕人文主题单元和阅读策略单元,尝试搭建民主平等、个性对话、交互探究的“互+”智慧课堂。
谢红英名师工作室则围绕习作教学这一重点议题,鼓励工作室成员深入学习“互+”习作教学范式,转变教学理念。采取个人研究与组内碰撞的双轨制推进,进行“互+”新课例的研究。研究成果采用“111”结构,力争每个“互+”课例形成一篇优质教学方案、一份“互+”课堂操作说明、一个完备的教学资源包。工作室的每位成员,开展“互+”课堂教学后,撰写不少于一千字的教学反思,学期内形成一篇相关论文。
陆芳名师工作室则基于“互+”项目研究,围绕在项目学习中提升和发展自我、在主题探究中丰实价值、在实践中建设新资源这三个维度,结合前期研究成果,落实统编版教材整体单元架构教学的新要求,进行系统的学期研究路径规划。工作室成员将不断内化吸收“互+”课堂教学范式,进而生发出创造的力量,生成“互+”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资源、新课例。
区教师发展中心王勤老师高度赞扬三位领衔人的学期整体规划。她指出,三个工作室的“互+”研究计划和安排,在人员上,以少带多;在内容上,以点带面,纲举而目张,任务清晰,重点明确。王老师又高屋建瓴地点评了各所学校上交的“互+”学期研究计划,提出要结合各所学校自身的教研实际,制定清楚、具体的培训目标和内容,确立重点研究的问题,要把“互+”项目研究和日常教研教学进行有机地统整,梳理教材编排,深度解读“互+”项目内涵,进一步调整、补充和完善各自学校的计划和安排。
本次主题线上培训,丰富了与会老师对于“互联网+”语文课堂教学范式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下一阶段小学语文学科“互+”课堂研究的整体方向和重点内容,落实了区内各工作室、各校语文教研组的任务分工。相信在此基础上,全区小语教师不断求索,定能在“互联网+”的新时代,谱写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
稿:张玉磊 审:王勤 图: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