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下午,常州市第四批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总结性评估活动在常州市新北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活动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蒋敏杰老师主持,常州市人社局、教育局、教科院等领导、专家以及各名教师工作室成员近二百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小学理科组共13个名教师工作室参加评估,“孙敏名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全程参与本次活动。活动中,13位工作室领衔人按抽签序分别进行了工作汇报和分享交流。每个工作室都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重点简介了各工作室的过程管理、项目研究、成员发展、推广辐射等情况,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孙敏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孙敏校长在活动中作了题为《结构孕育素养》的交流汇报。三年里,工作室坚持以“规范过程管理,专注项目研究,重视成果转化”为宗旨,以“基于核心素养的结构教学研究”为研究项目,达成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实现人与事的双赢”的最终目标。孙校长从“确立一个成长域、搭建一个学习场、营造一个研究场、拓展一个交流场”四个方面介绍了工作室如何规范过程管理,以有效的策略推动研究扎实开展。工作室专注项目研究,在学习反思中确认价值目标,在研究思辨中清晰转化路径,在研讨创生中丰富研究成果。工作室重视成果转化,使得自主活动与主题开放相得益彰,基于项目的课题研究初见成效,持续发展与抱团成长齐头并进。正是这样一步一步,踏实前行,形成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结构教学的室本理念、策略和成果。带出了一支有需求、有能力、善思辨、会创造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在不同范围内交流、宣传、辐射工作室研究成果及常州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教育行为转变了,从而促成了学生数学素养明显的改变。
结合孙校长的汇报,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曹新跃校长就工作室研究项目“结构教学”对成员季焕庆老师和周月霞老师进行了现场提问。
汇报工作结束后,教育科学研究院潘小福院长对名教师工作室的研究工作给予点评与总结。他认为,各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的汇报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团队辐射和目标实现较好。同时也对工作室领衔人及在座的各位成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工作室的项目研究如何根据新的育人目标和课改精神不断深化,寻求新的突破。工作室带动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使成员们都长成了一棵棵挺拔的大树。但同时,工作室的后续研究应该扩大影响,能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他们,要见树更见森林。只有改善行走方式,以成事促成人,让教师走上幸福的研究之路,学生才能乘上素养提升的快速车。
三年的研究之路虽然已结束,但我们会循着“结构”的脚步,在学科与儿童之间努力站稳立场,在结构与素养之间寻找联结,在教书与育人之间坚守初心。我们愿意,面对每天不一样的课堂多想一点点,面对每天不一样的学生多想一点点,面对每天不一样的思考与感悟积累一点点。所有的思考、收获、感悟,都将化成我们研究之路下一站的一个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