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日下午,虽然初冬寒气袭人,但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新校区的校园里却格外温暖,陆芳语文工作室以“育人为本”为主题的统编语文教材价值开发和实践研究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常州籍军旅作家——陆颖墨大校、常州市作家协会会长李怀中、天宁区作家协会会长陈韵华、区教师发展中心王勤老师,天宁区小语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及二实小集团语文教师齐聚越明厅,共同开展研讨活动。
课堂聚焦 在文本中品味语言
工作室领衔人陆芳老师带领五7班的孩子与课文《小岛》进行了亲密接触,在文本中走了个来回。在文本掷地有声的语言里,在饱含爱国深情的文字中,陆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细节,反复品读,发掘言语形式的秘妙,品味文本蕴含的深厚情感。这篇略读课文虽然较长,但陆老师立足单元主题,智慧地进行取舍。她长文短教,紧扣小说三要素巧妙安排,适时插入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理清情节脉络,围绕将军和战士们的行动,深入语言文字的背后反复体味,细细斟酌,孩子们无不被驻海战士们的爱国之情深深感染。课堂上师生互动融洽和谐,文本言意兼得共生。
沙龙研讨 在互动中碰撞思维
带着对驻守海防前哨战士们生活的好奇,携着对战士们浓烈爱国之情的感动,与会的语文教师代表和学生围坐在一起,与课文作者陆颖墨大校面对面,聊起了文字背后的故事。
课文《小岛》是陆颖墨大校在南沙和西沙群岛体验军旅生活的真实写照,孩子们对守岛部队战士们面临的困难颇感兴趣,陆作家一一解答,倾诉了战士们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分享了自己在小岛上克服困难的点点滴滴,在场师生纷纷对战士们不忘初心、爱国爱党的精神肃然起敬。老师们则迫切想了解本文选入统编教材背后的故事,陆作家也将文本“三易其名”的经历向大家娓娓道来,既让人感受到作品深刻的时代意义,也体会到了精彩的文学作品背后所付出的艰辛。陆作家最后还阐述了写作、阅读和生活之间的关系,给孩子们提出了宝贵的写作建议。他希望大家热爱生活,学会观察生活,打好学习基础,厚积而薄发。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场上场下互动热烈,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个个有思考的问题,可以感受到一粒粒文学的种子仿佛在孩子们的心田落地生根。
作家解读 在作品中感悟深情
生活是小说创作的源泉。然而,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互动沙龙中,陆颖墨大校的话深深印在了老师们的脑海中。接着,陆作家就自己的作品谈起了他创作的故事。从最初和海军战士们一起出海晕船的经历,到岛上艰难生活的日常,再到和大陆失去联系的难忘遭遇,他把这些都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正如他所言:爱国主义是发自内心的,是永恒的主旋律。通过创作,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军营,理解和尊重军人。在作品中传播满满的正能量,表达浓浓的家国情。老师们细细聆听,纷纷沉浸其中,对职业的尊严和对国家的热爱一齐涌上心头。
专家引领 在实践中寻求教法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王勤老师对本次研讨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活动创新了研讨的形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营造了真实的场域,带着孩子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习得语言的能力,提升言语的品质。
她认为:每一堂课都要全方位多角度入手,从课文本身,考虑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结合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逐步推进。这节课就很好地体现了单元大主题下略读课文的教法。首先,课堂有高度。从育人角度,遵循了统编教材双线并行的体例安排,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把教做人融进了教语文中,把炽热的爱国之情播撒进了孩子的心中,自然无痕,水到渠成。其次,课堂有深度。这节课挖掘了独特的语文价值,围绕略读课文的文体特点,把握略读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纵观全册,前后勾连,有效地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在教会孩子掌握略读方法的同时,运用方法学习新知,提升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能力。
陆芳工作室一直致力于统编语文教材“大主题单元”下的课型研究,在领衔人陆芳老师的带领下,全体成员从不同的课型入手,研究单元导读课、单元推进课和单元习作课等不同的教法。本次活动是基于大主题单元下略读课文怎么教的一次有效尝试。相信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立足于儿童立场,一定能在统编语文教材主题大单元研究之路上越走越远。
文:汤岚 摄:徐洁 审: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