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5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开题论证书
学 科 分 类 体育
课 题 名 称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体育学业评价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范德举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开 题 时 间 2018.10.25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〇一六年一月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2018年10月25日,在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翠小校区会议室举行了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部分课题的开题活动,龚国胜、王俊、于纯等评议专家全程参与了活动,课题组长对自己为什么研究、准备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评议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了具体的指导论证,希望课题组长带领成员把教育理想融入到日常实践中,用扎实的行动、科学的研究、端正的态度、执着的坚持促进师生的成长。 | ||||||||||||||||||||||||||||||||||||||||||||||||||||||||||||||||||||||||||||||||||||||||||||||||||||||||||||||||||||||||||||||||||||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课题名称: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体育学业评价研究 (二)研究目标 1.明确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基本概念、要求和具体内容; 2.依据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在体育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初步厘清小学生体育课堂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多元化维度; 3.构建出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4.通过全面、有效的设计课堂教学评价表,帮助老师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小学毕业阶段达到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小学生核心素养,探索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梳理国内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探索我国当前中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的状况,将两者整合起来加以研究,研究要点:①构建出小学生毕业时所应达到的基本素养要求,同时这些素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包含哪些内容;②核心素养的三大领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格)、九个纬度,具体有哪些内容和要求。 2.研究当前小学生体育学业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学业质量评价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尤其是当前阶段各级各类的体质健康测试,导致很多层面上只关注最终的测试成绩,而在体育学习中进步幅度、内在品质、道德素养、团队合作等等被隐藏甚至是或略,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研究要点:①前期实践和考察,梳理当前学业质量评价的弊端;②形成当前体育学业质量评价的现状调查报告;③对体育锻炼习惯、课堂教学中参与运动、学生表现欲望、遵守体育规则、合作学习、顽强拼搏意志、进步幅度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缺乏客观及时评价的原因,寻找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 3.剖析多元、多样、主客观并重等评价对提升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优势 评价既是手段也是方法,更是一种对学习的反馈,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更加有动力的去学习,找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学习上更有目的性。对教师而言,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有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促进教师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研究要点:①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学习,梳理出评价的内容有哪些。②将梳理出来的评价理念与当前策略进行对比研究。③筛选出基于促进核心素养提升的评价的独到策略。 4.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小学生体育学业质量评价的策略研究 针对一些客观易观测的技能体能数据(如时间和距离)而言,在情意、品质等方面不易评价,因此,更多的关注这些内容的评价策略。研究要点:①顽强拼搏的评价策略;②积极参与运动的评价策略;③积极的表现欲望评价策略;④遵守体育规则的评价策略;⑤乐于合作的评价策略;⑥良好锻炼习惯的评价策略;⑦提升、进步的评价策略。基于核心素养的框架,构建出一系列评价策略,做到“结果和过程并重、增值和绝对并存、主观和客观并行”的评价模式,同时还应注重评价的多元化,教师评、学生评、自评、互评等并举。 5.提升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探索课堂教学,并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科学性、可观测性进行系统的评价,制定评价体系,达到怎样的要求才能满足“提升”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可观测性”,因此,评价体系应把握“可观测性”这一主旨。研究要点:①提升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评价维度研究,形成评价指标维度及评价标准;②依据“可观测性”要求,研究评价体系,形成可信的、有效的评价量表。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研读课标;阅读专著;阅读学术期刊;网上论坛等,收集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学习资料。对本文的核心概念的界定、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综述以及后期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理论指导,查阅大量的文献。 2.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向教师、学生、专家、家长发放回收调查问卷,分析教师对课标的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等,从而得到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 3.观察法:通过观察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行为等表现,来来判定评价的效果。 4.访谈法:与教师、学生、学校领导以及专家、领导等进行访谈,了解在评价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五)组织、分工、进度
(六)预期成果
(七)现阶段研究进展 1.本课题组在准备阶段多次召开课题工作会议,制定了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方案,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学习文献,对课题活动的研究方法、相关指导策略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课题组进行了分工,成员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研究兴趣点开展相关事件和理论研究。 2.课题组部分成员一开始着手设计课堂教学计划,将评价的设想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以及课后评价中,形成一定的评价维度。 3.目前正着手对体育课中基础性的内容进行梳理,如篮球、田径、体操中的常用教学内容,制定适合的教学评价方式,形成评价维度和标准,争取形成更为可观测的评价表。 4.目前,正对当前的体育课中的评价形式和方式进行了实际调查,撰写总结,提出问题,也继承其优势,报告正撰写中。 以下是体育学业学期末评价的一个总呈现形式的预设,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1.课题题目变更为: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 2.研究目标变更为: (1)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养成坚持锻炼好习惯。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养成正确锻炼身体良好习惯。 (3)增加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抵御疾病的能力 (4)探索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途径、方法和手段 (5)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及组织、开展训练、竞赛、活动的能力 3.研究内容变更为: (1)小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主要标志的研究;? (2)影响小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相关因素研究; (3)小学生不良体育锻炼习惯剖析与转化;? (4)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途径的研究;? (5)家庭教育如何配合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研究; (6)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促进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