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数学活动课程”的校本化研究
研究方向: 5
课题主持人: 唐琴珠 孙敏
所在单位: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申报日期: 2018年8月30日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一六年一月制
填报说明
1.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除招标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填写前,请先认真阅读《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南》。
3.“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中“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课题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
4.《申报评审书》栏目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申报评审书》“三、四、五”三个栏目需保持在同一页面内。
5.《申报评审书》一律用A4纸打印或复印,一式三份,左侧装订成册。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邮编:213001
电话:0519-86696829,86699812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不超过2人) |
| ||||||||||||||||
姓 名(1) | 唐琴珠 | 性 别 | 女 | 民 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76年 10 月 |
| |||||||||
行政职务 | 课程部部长 | 专业技 术职称 | 中小学高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教学研究 管理研究 |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无 |
| |||||||||||||
工作单位 |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 手机(必填) | 13776829869
|
| |||||||||||||
E-mail(必填) | 291083640@{域名已经过期}
|
| |||||||||||||||
姓 名 (2) | 孙 敏 | 性 别 | 女 | 民 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74年4月 |
| |||||||||
行政职务 | 副校长 | 专业技 术职称 | 中小学高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理论研究 管理研究
|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无 |
| |||||||||||||
工作单位 |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 手机(必填) | 13861251316 |
| |||||||||||||
E-mail(必填) | 1538955124@{域名已经过期} |
| |||||||||||||||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
| ||||||||||||||||
姓 名 | 工 作 单 位 | 专业技术职称 | 研究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 |||||||||||||
马美南 | 中小学高级 | 二实小 | 理论研究 | 负责课题管理和理论研究 | |||||||||||||
潘忠德 | 中小学一级 | 二实小 | 管理研究 | 负责课题管理和理论研究 | |||||||||||||
曹莉萍 | 中小学一级 | 二实小 | 数学实践 | 负责调查分析和实践研究 | |||||||||||||
许芸雅 | 中小学一级 | 二实小 | 数学实践 | 负责调查分析和实践研究 | |||||||||||||
徐 洁 | 中小学一级 | 二实小 | 数学实践 | 负责调查分析和实践研究 | |||||||||||||
路叶娜 | 中小学一级 | 二实小 | 数学实践 | 负责实践研究和案例研究 | |||||||||||||
郁丽艳 | 中小学一级 | 二实小 | 数学实践 | 负责实践研究和案例研究 | |||||||||||||
朱雪峰 | 中小学一级 | 二实小 | 数学实践 | 负责实践研究和案例研究 | |||||||||||||
彭小娟 | 中小学高级 | 二实小 | 数学实践 | 负责实践研究和案例研究 | |||||||||||||
王 丹 | 中小学二级 | 二实小 | 数学实践 | 负责实践研究和案例研究 | |||||||||||||
课题主持人“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
| ||||||||||||||||
课 题 | 课题名称 | 立项部门 | 立项时间 | 任务分工 | 完成情况 |
| |||||||||||
省“十二五”2015年度课题《集团背景下校本教研方式重构与创新的实践研究》 | 省规划办 | 2015年 | 课题主持人 | 通过中期评估,未结题 |
| ||||||||||||
市《基于结构教学的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研究》 | 市规划办 | 2015年 | 核心成员 | 通过中期评估被评为市重点 |
| ||||||||||||
省《基于结构教学的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研究》 | 省规划办 | 2018年 | 课题主持人 核心成员 | 省立项 |
| ||||||||||||
《基于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练习设计及创造性使用》 | 区教师发展中心 | 2012年 |
课题主持人
| 已结题 |
| ||||||||||||
独 立 或 以 第 一 作 者 发 表 或 出 版 的 主 要 论 文 或 著 作(限填10篇)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 发表或出版时间 |
| |||||||||||||
论著《学科·育人——数学课程校本实践指导纲要》丛书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2014.01 |
| ||||||||||||||
论文《立场,让数学与儿童同生共长》 | 《江苏教育》 | 2015.05 |
| ||||||||||||||
论文《整理与复习长段结构化设计的思考》 | 《教育研究与评论》 | 2011.06 |
| ||||||||||||||
论文《准确定位目标 恰当有效引导》 | 《小学数学教育》 | 2015.10 |
| ||||||||||||||
论文《积微聚力,以微见大,数学学科组教研范式新探索》 | 《常州教育》 | 2014.02 |
| ||||||||||||||
论文《图形测量教学的整体设计》 | 《小学数学教师》 | 2011.05 |
| ||||||||||||||
论文《促进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生长》 | 《教育研究与评论》 | 2012.06 |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1.“数学活动” “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活动由目的、动机和动作构成,具有完整的结构系统。人的活动的基本形式有3种:游戏、学习和劳动。本课题所指向的“数学活动”首先有别于一般的数学学习活动,属于数学学习活动的一部分。也有别于一般意义的“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数学活动”目标指向数学素养,让儿童在生活实践中主动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一些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校本化开发 本课题所指“数学活动课程”是根据学校实际的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以及对学生培养的期待,一是对教材“综合实践”“动手做”两个领域进行整合、改编、补充、拓展;其次是利用学校资源开发与数学相关的实践性活动。 课程的形态以节点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作为常态数学课堂的有益补充,更贴近儿童的日常真实接触的人和事。在课程实施中更关注活动体验的深度和综合性,在数学应用中更多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 关于“数学活动”的相关研究 1.《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百例》是2005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田国生,刘佳佳。本书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技巧。 2.《数学活动课设计精选》是1998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详细介绍了适合在数学课上演示的数学游戏。分为数学游戏、趣味数学、数学冲浪、数学问题解决、数学设计与制作、图形的拼割、数学社会实践、遨游数学大世界八个部分。 3.《六年级数学活动课》是200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京友。本丛书是为配合小学素质教育、丰富小学生的数学课外活动而编写,全套书共9册。丛书通过各年级的活动课本,使孩子们循序渐进地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既巩固了课堂学习内容,又给孩子们的数学能力提供了一个发展空间,从而为参加各级各类数学竞赛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著名数学家的成长过程以及经典数学问题的发现过程,向孩子们展示绚丽多彩的数学世界,激发孩子们的数学兴趣,启迪他们的智慧,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 二、研究价值 从上千年的数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数学是在人们不断去研究纷繁复杂的世界,试图去揭开规律、创造规则、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的。站在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怎样的数学学习是有益于儿童的呢?米山国藏说过: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心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生受益。他把应用化精神作为其中数学精神之首,这里的应用化精神显然可以理解为数学应用意识。现行苏教版数学教材中 “综合与实践”领域和“动手做”无疑是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一个非常好的抓手,然而每个学校的不同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样态,在发展数学应用意识上还可以有更多有益的补充和发展。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尝试构建数学活动校本课程。 | ||||
(三)研究目标 | ||||
1.围绕学校培养目标,开发适合本校全体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 2.构建完整体系 ,形成“数学活动”校本课程的框架设置。 3.在实施中逐步形成课程实施策略和评价策略。 4.在“数学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全面提升师生对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再认识,提升教师学科教学校本化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从而更热爱数学。 | ||||
(四)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 ||||
1.梳理我校原有学科活动重新分类和定位。针对我校曾经开展过的数学活动如:数学文化节中的活动项目、数学四季活动、新竹俱乐部相关数学活动进行回顾和梳理,围绕目标和学生反馈进行调整。 2.学习并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并进行分析。 3.梳理教材“综合实践”“动手做”“实践与应用”等相关内容,根据课堂实施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提供的环境、活动资源等进行调整和改编。 4.充分运用学校的各项活动资源,开发与数学相关的学科活动。 5.结合传统文化开发与学生社会生活相关的数学学科活动。 6.在开展学科活动过程中探索实施策略和评价策略。 7.探索开展数学学科活动的一般模式,形成优秀的活动案例。 8.建设适合本校学生的“数学活动”课程。 | ||||
(五)研究方法 | ||||
1.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已进行的实践进行回顾,同时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了解国内外对这一领域的已有研究,总结成功经验,问题正确归因。 2.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判断和分析,对数学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理论论证,架构本课题研究体系。 3.通过个案研究、行动研究、对比试验等研究方法,由点及面,分阶段、有序推进研究。 4.通过课程架构、内容开发、实施反馈、不断调整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数学活动”课程。 | ||||
(六)实施步骤 | ||||
一、研究准备阶段(2018.8——2018.9) 1.梳理我校原有学科活动重新分类和定位。针对我校曾经开展过的数学活动如:数学文化节中的活动项目、数学四季活动、新竹俱乐部相关数学活动进行回顾和梳理,围绕目标和学生反馈进行调整。 2.学习并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并进行分析。 二、研究启动、构建阶段:(2018.10——2019.1) 1.梳理教材“综合实践”“动手做”“实践与应用”等相关内容,根据课堂实施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提供的环境、活动资源等进行调整和改编。 2.充分运用学校的各项活动资源,开发与数学相关的学科活动。 3.结合传统文化开发与学生社会生活相关的数学学科活动。 三、研究实施阶段:(2019.2——2020.2) 1.在开展学科活动过程中探索实施策略和评价策略。 2.探索开展数学学科活动的一般模式,形成优秀的活动案例。 3.建设适合本校学生的“数学活动”课程。 四、研究总结、推广阶段(2020.2——2020.6) 1.课题成果总结;2.课题成果展示推广。 | ||||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一、主要观点 1.“数学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指向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2.“数学活动校本课程”围绕学生培养目标,整合教材、学科、学校等资源形成数学活动系列架构,成为学校课程的有益补充。 3.通过“数学活动校本课程”系列化的设计和有计划地长程实施,提升师生对数学学科的进一步理解,并获得使之终身受益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 二、创新之处 1.“数学活动”既有学科特质更有学校特质 和其他研究相比,“数学活动”课程是基于本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因此在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上具有学校的独特气质。 2.“数学活动”涉及学科从单一走向融通 以问题为导向的“数学活动”不仅仅存在于数学学科,因此与以往“数学活动”相关研究相比,将借助其他学科和学校相关的活动资源,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3.活动时间节点和日常共存 4.活动人群面向全体 通过对活动内容、形式的研究摆脱竞赛类、智力类等面向部分学生的活动,而是从操作、实践、问题解决等方面设计面向全体的学科活动。 | ||||
(八)预期研究成果 |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责任人 |
阶段成果(限5项) | 教材相关内容梳理和调整建议 | 调查报告 | 2018.9 | 唐琴珠 |
“数学活动”校本课程的整体架构 | 结构图 | 2019.6 | 路叶娜 | |
“数学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 论文 | 2019.12 | 唐琴珠 | |
“数学活动”优秀案例集 | 案例集 | 2019.12 | 郁丽艳 | |
最终成果(限3项) | 《“数学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结题报告 | 结题报告 | 2020.6 | 唐琴珠 |
“数学活动”校本课程的整体架构 | 结构图 | 2020.6 | 路叶娜 | |
“数学活动”优秀案例集 | 案例集 | 2019.12 | 郁丽艳 | |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本课题的核心成员由分管教育教学副校长、课程管理研究部部长、各教研组骨干、名师工作室主要成员组成,且覆盖数学学科各年段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学校“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课题和“新基础教育”研究,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有常州市、天宁区名师工作室成员二名,天宁区拔尖教师培养对象一名,其余均为常州市、天宁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他们有几十篇论文获省市级以上奖励或发表。这些老师作为本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能发挥较好的骨干带头作用。 2012年以来,着力研究横向每一年级、每一单元的结构教学变革策略。从课程目标、课程资源、教学变革、实施策略、课程评价等几个维度提炼校本化实施意见和建议。出版了《学科·育人》数学课程校本实践指导纲要丛书。 《学科?育人》着重体现了数学知识、技能教学中的校本化实施,从而凸显出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形成所特有的育人价值。是本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的厚实基础。新一轮课题将以儿童的成长发展为长远目标,以促进数学的应用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 为进一步提升课题组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研究奠基,学校将不断拓展和丰富教师学习资源,教师书库有专人定期扩充、管理,学校网络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定期组织的各层面的沙龙研讨活动,实现智慧的分享与碰撞。学校将充分实现“重心下降”,把策划的主动权还给老师,为研究提供保障。每周抽出半天时间供各课题组成员进行研讨活动,为教师们的自主创造实现可能。学校将不惜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教师们走出去、请进来。同时把专家请进来,做讲座,进课堂,带着教师一起思辨,一起创新。 科研兴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学校分管数学的课程部长和天宁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将亲自担任本课题组长,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直接、有效的筹划、组织、管理和协调并加以工作考核,无论从研究资料的添购、研究设备的购置、研究经费的筹措,还是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保障等,都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以确保研究的顺利开展。 |
三、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三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在该课题研究周期内,本单位愿意为该项研究提供研究便利,如课题获准立项,本单位愿意根据课题研究所涉研究任务,提供适量的研究经费。
公 章 年 月 日 |
四、辖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
五、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