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开题论证书
学 科 分 类 班主任
课 题 名 称 创建班级日常新生活的路径和策略的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程美琴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紫云小学
开 题 时 间 2018.10.18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〇一六年一月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2018年10月25日,在二实小集团翠小校区行政楼会议室举行了市十三五部分备案课题开题活动,龚国胜、王俊和于纯等评议专家全程参与了活动。课题组长对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准备研究什么、将要怎样开展研究进行了具体阐述。评议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了具体的指导论证,希望课题组长带领组员把教育理想融入到日常实践中,用科学的研究、整体的规划、扎实的推进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 ||||||||||||||||||||||||||||||||||||||||||||||||||||||||||||||||||||||||||||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创建班级日常新生活的路径和策略的研究》 一、研究目标 1.探究形成新的学生发展目标,形成班级日常新生活的路径和策略。 2.尝试建构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评价。 3.凝聚一批优秀的班主任工作者致力于班级日常新生活的创建,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发展。 二、研究内容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背景一:践行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责任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中指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坚持教书育人,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让同学们都得到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同时,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背景二:传承与发展、辐射与创新的要求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新基础教育”研究所专家的引领下,形成了创造校园新生活的意识,成功申报常州市基础教育学校品质提升暨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新竹娃”活动课程的整体建构与实践研究》,而《新晨会》校本课程、四季系列活动、七彩童年、新竹服务公司品牌项目等的研究,展现出了班级生活内在的丰富性,儿童立场与充满创造的新实践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是也显露出一些问题:随着集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新鲜力量的不断加入,因为不曾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虽说在文化中不断浸润,但年轻班主任班级日常生活研究的自主意识、问题的聚焦意识、开发资源的融通意识等方面亟待加强……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用好集团原有的丰富的研究资源(包括人和物),另一方面将创建班级日常新生活的研究意识和状态传承辐射到区域更多学校,带动更多年轻班主任,在研究中逐渐形成班级日常新生活的整体架构,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背景三:班级日常生活的工作现状的需求 课题组长成立天宁区班主任发展工作室,成为领衔人,课题组成员也是工作室成员,成员们几乎都是刚刚入职或者工作几年、来自天宁区不同学校的青年班主任,蓬勃有朝气,但是面对日常班级生活的纷繁复杂,年轻班主任们会处于凌乱无序的状态之中,班级日常生活常常被简化为对学生的管理,班主任缺乏对班级建设之教育性的明确认识。针对学生在班级中的发展,班主任又往往以强势的团体心理辅导、知识教学、行为训练为载体开展工作,这些行为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班级生活的质量不高,极大降低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品质和学生的生活品质。班级日常生活所具有的丰富、独特的教育内涵,尚未完整、清晰地得到实现,迫切需要致力于班级日常新生活的创建。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相关教育理论的文献研究 广泛收集、纵览国内外和二实小集团关于班级生活研究的文献资料,了解本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现状,并与目前工作室各班主任的现状分析进行对比,取长补短,找到研究的突破口和重心。 2.工作室成员校班级建设现状、班级成长需求和成长问题的研究 通过观察记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专题研讨等形式,采集来自工作室成员校班级建设现状的大量信息,系统梳理班级建设现状,找到班级成长需求和问题的关键点,进行有效研究。 3.创建班级日常新生活路径和策略的研究 在了解成长需求、系统设计班级日常新生活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建班级日常新生活路径和策略的研究,研究子课题如下: (1)课间休闲课程研究 户外活动、游戏、锻炼能够放松很多压力,基于目前课间休闲的开放性、灵活性还很欠缺的现象,本课题组将进行课间休闲课程研究,通过长程系列的课间休闲课程策划,帮助学生度过难忘的每一个课间,丰富校园生活。 (2)班级活动创新设计研究 活动紧紧围绕学生成长发展的主线,点、线、面结合开展研究: “点”基于核心素养。低年级:健康生活。中年级:学会学习。高年级:责任担当。 “线”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初步形成文明交往、劳动创美、家国情怀等主题的系列活动设计。 “面”是基于学生丰富多彩、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开展活动团系列活动的专题研究,引导学生从班级参与走向学校活动、乃至社区活动。 (3)班级岗位建设与学生干部培养的研究 在了解学生成长需求的基础上,分别侧重于从班级岗位建设与学生干部培养两个方面的创新研究,培育民主意识和能力。 4.班级日常新生活中的学生发展评价研究 结合学生在班级日常新生活中成长与发展的独特性,我们拟从以下维度来评价学生:创生性行为方式、复杂性思维品质、生成性精神品质以及终身学习力等。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与过程 1.准备阶段,完成本课题的申报(2018年06月——2018年08月) (1)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对课题组主要成员进行具体分工。 (2)学习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 (3)查阅文献资料及材料收集。 (4)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 (5)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状况。 2.实施研究阶段 (2018年09月——2019年09月) (1)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家庭状况,形成调查报告,建立跟踪记录。 (2)结合班级日常新生活策略和路径研究的子课题,由子课题组长开展相关研究,形成相关融合策略。 (3)总结阶段研究成果,完成中期评估,争取成为市级立项课题。 (4)信息反馈,总结反思,调整方案。 3.深化研究阶段(2019年10月——2020年10月) 针对调整的方案,继续开展研究,特别对未涉及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实现新的突破。 4.总结阶段(2020年11月——2020年12月) 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对结果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并揭示集聚和辐射的规律,总结、提炼创建班级日常新生活的策略和路径的研究,申报结题,撰写结题报告,提交成果鉴定、验收。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思想、理念研究主要采取文献资料和个案进行比较与归纳的方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充分检索、分析和利用。 2.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研讨等方式了解班主任的认识和班级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班级日常生活重建后对学生个性发展、兴趣爱好、素养塑造等方面的影响。 3.个案研究法。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对某一班级或某一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了解班级或学生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形成个案报告。 4.行动研究法。本方法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实现教育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实现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分阶段总结和反思,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形成和更新观念,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四、课题成员分工及进度
五、研究保障 课题研究有基础:课题组长有着20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而促进班主任工作经验提升的则是一个个课题:主持研究的《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被评为金坛市先进课题组;核心参与省级课题《少先队教育与学校、家庭、社区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以及市级重点课题《城市多元化背景下家校教育双向融合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执笔撰写的《“你好,寒假”——主体研究引领下学生寒假生活变革》荣获2017年天宁区优秀主题课程方案评比一等奖,《品一程,冰雪飞舞的童“年”芬芳》在2017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学生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研究”全国班主任论坛中作交流报告。多篇德育论文发表在权威教育杂志上。组长所带班级先后荣获常州市少先队“特色小队”、天宁区优秀学生团队、天宁区活力100班集体。组长本人先后被评为“常州市优秀辅导员”、“常州市优秀班主任”、“常州市名班主任”。 课题指导有保障:本人所在的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是以科研兴校、科研强校而闻名省内外的名校,是“新基础教育”的生命合作校。学校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在教科研领域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课题研究方面,集团多次承担并出色完成全国和省级重点规划课题。郭玉琴校长是江苏省名辅导员工作室的优秀领衔人,对课题组的发展将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抱团发展有力量:本人所组建的区班主任工作室,所有成员都是来自区域内不同学校的年轻班主任佼佼者,他们有活力、有激情、有创新,学习操作能力强,大家致力于提升班主任班级建设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经营有品位的班级生活,提高学生的班级生活质量而团结在一起。 六、预期成果
七、已完成的研究工作 1.本课题组在准备阶段多次召开课题工作会议,制定了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方案,组织组员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学习文献,对课题活动的研究方法、相关指导策略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课题组进行了分工,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展子课题申报《创建班级日常新生活之 的研究》,统一子课题研究的规范格式。 2.班级活动团组织形式初探:招募有能力、有爱心、乐于奉献的家长志愿者为活动团团长,班主任担任活动导师,开展假期实践活动,积累了一定的资料,形成了一定的策略。 3.已经完成对紫云小学学生课间休闲的情况调查,并形成汇总表。
|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论证组通过听取二实小教育集团紫云小学《创建班级日常新生活的路径和策略的研究》课题组汇报、与课题组交流,一致认为该课题的研究主题是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的内容是解决一线班主任实际问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为了课题组能更好开展后续的研究,提出如下几方面的建议: 1.关于核心概念的界定。建议课题组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要在核心概念中讲清楚课题的研究对象:班级日常生活包括哪几个部分?课题研究的范畴班级日常新生活中的新,到底新在哪里?与现有班级生活有什么不一样?抽取出本质区别与概念给予科学界定。 2.关于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内容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面向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建议对研究内容的表述更加准确,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化,重点开展课间闲暇生活指导、主题班会重建研究,领导力培养导向的班级岗位建设研究,每一条研究内容就是一个子课题,发挥成果的辐射功能。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一)课题名称变更为:班级闲暇生活的指导策略研究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变更为: 班级闲暇生活:在“班级”这个特定时空中,由师生构成的特定主体为了获得更好生存与发展的可能而开展的各种活动。班级日常活动的主要构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表上安排的课程学习;二是班级建设,涉及到班级活动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组织建设以及班级与社区(社会)、大自然的交互作用等;三是学生的自主休闲,如课间休息、游戏、交往、自主活动等。在本课题中,我们的班级闲暇生活研究重点指向班级建设与学生的自主休闲生活。 (三)研究内容3—5变更为: 研究内容3. 课间闲暇生活的指导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4. 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的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5. 领导力培养导向的班级岗位建设研究。 原研究内容4调整为6。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