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记市教科院、区教师发展中心来校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8-10-11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10月的二实小,绚烂的秋色中溢着阵阵馨香。国庆长假后的第二天,集团迎来了常州市教科院、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期初调研。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潘小福副院长、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张林主任与市、区各学科的教研员老师走进了二实小、翠小校区老师的日常课堂,把脉问诊、指导引领。天宁区教育文体局陶建平副局长莅临指导。

对话课堂,把脉问诊

上午的一、二两节课,专家一行对小学阶段开设的10个学科22节课进行了课程实施情况的现场调研。执教老师有教龄20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10年以上的青年骨干,有5年左右的新生力量;有普通的一线教师、学科的教研组长、学校的中层。调研科目全、密度大、涉及人员广。

课前老师们都能认真解读教材、精心准备。课堂上核心过程推进层次清晰、活动组织淡定从容。专家们或关注教师的结构化设计、活动组织形式;或关注教师的回应理答、师生互动;或关注教师对学生常规的持续培养和落实;也关注教师的一笔板书、一个眼神等细节……睿智地捕捉亮点,敏锐地发现问题。两节课既是上课师生之间的对话,也是专家与师生之间的一次次对话。

对话教师,善诱循循

课后,专家们从基础性目标到高标要求,和每一位上课教师交换了意见。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肯定,其中潘亚清老师的智慧课堂;张绍光老师敢于突破和创新的武术教学;袁菊明老师信息课对学生倾听和笔记习惯的培养;刘娜佳和唐燕萍老师的“三有”课堂;许芸雅、谢荟老师的数学课堂形态等都给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更好地彰显出学科味,如语文老师兼任的道法课、综合实践课;如何进一步提升成熟教师的学科素养;青年教师如何实现课堂中高水平的理答等话题也激发了大家的研讨和思考。40分钟的点评字字珠玑,从上位的理念到贴地的细节,善诱循循,是引领更是期待。

集中反馈,高位引领

第四节课集中反馈。首先高鸣鸿副校长以《建设有力量的课程 追求有质量的变革》为题作了学校课程建设和日常教研工作的汇报。接着市教研员从学科建设到课堂实施进行了交流和集中反馈。提出小学科责任人的确立和基于现状的兼职教师队伍的有向培养等问题。

最后市教科院的潘小福副院长进行了活动总结。潘院长夸赞二实小是一所有担当、有情怀、有发展的集团校。前期的“学科·育人”和“校内体育馆”的研究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希望在此基础上进行长程的规划,争取在基础教育成果上有新的突破。同时也指出在集团校背景下学科研究和分享机制可以更明确,让不同层次的老师都有快速地发展和成长。叶伟锋校长对市教科院、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关心厚爱和智慧引领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同时表示二实小集团会在新时期、新形式下会保持优势,转变劣势,借创新优之势再创新辉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市区调研活动为学校发展和学科教师的成长输入了新的动力,相信二实小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下会更好地成长。

(撰稿:唐琴珠 摄影:李佳维等 审稿:高鸣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