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团一体化办学的背景下,我校青年教师队伍逐年扩大,分布在各个校区,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在教师整体素质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学科组以“第七届小学语文教学大赛”为契机,制定了青年教师教学在线培训,进一步优化青年教师队伍的群体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力。
精彩课堂,叫人多沉醉
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观一堂好课犹如和一位优秀教师对话。利用这个“五一”假期,青年教师认真观看了“第七届小学语文教学大赛”课堂转播,细细品味那一节节闪烁智慧光芒的课,反复观摩精彩绝伦的师生互动,认真学习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机智。好课令人沉醉,青年教师字斟句酌写下课堂实录,彼此共享实录成果,静静思索“怎样让课堂更精彩、更具魅力”这个问题。
分享收获,埋首耕耘乐
“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青年教师汇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一字一句由课阐发,一言一语由心而生,为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为大家的共同拼搏提供目标。
朱玉婷:张继瑜老师执教《争论的故事》一课令人如沐春风,真是颇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觉,特别值得年轻老师学习。教学时,结构清晰,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逐渐延伸,发人深省,在不知不觉中起到教化的目的。张老师把握住了文中“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好味道呢?”“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等几个反问句,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了两个兄弟争论的场景。随后,张老师通过“开火车”的方式让同学们说说有关珍惜时间的话,从而引出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张老师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在朗读时注重示范和引领,并能将一些关键的生字随文随情境教学,非常值得学习。
金玉洁:商莺老师执教《沙漠中的绿洲》理清文脉有方法,抓住文体特征,将课文分为作者所看、所听、所问和所想。之后依托重点词句,解读文本。在研读阿联酋人民为改造环境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时,放手让孩子谈谈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引导学生对三个“买来”和“挖”“填”“埋”等一系列动作进行解析,辨析“培植”“培育”“培养”三个近义词,在反复阅读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感受阿联酋人民为改造环境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在执教过程中,老师还紧扣文体特征,让学生体会访问记类文章简洁、真实的语言特征,为写作教学打下基础。
汤苏南:周小丽老师执教《小儿垂钓》一课,她亲切自然的教学风格,诗意盎然的现场教学,彰显了“一诗一画一孩童,一字一句意无穷”的古诗教学特色,有一种一股清新、自然之风,让我收获很多。一、教结构,用结构。掌握学习方法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学习的方法不仅对于学生在校学习阶段起作用,对于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或者从事实际工作都是有用的,因此,周小丽老师在本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感悟学诗方法,在此基础上归纳提炼为“诵诗句,明诗意,想画面,化诗文”,加强方法指导,本课就是从此方法出发的。二、重视诵读,培养学生语感。诗歌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反复诵读有利于体会感情,进入意境。“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周老师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如小组读,男女生读,拍手读,听音乐读,加以对学生的熏陶。三、尊重学生主体。本堂课我认为一大亮点就是周老师不断发挥班级小老师的作用,课堂不是一言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在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巩固所学也是一种好方法。
…………
青年教师是学校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建设发展的蓬勃力量。在学校的精心培育下,语文青年教师勤奋积淀,其专业成长定将更加扎实、丰实,专业水平必将实现超越。青年教师们,让我们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教育天空。
文:荀霞 审: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