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飘香嬉初夏,名师争艳悦杏坛”,5月15日,由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承办的“2017 年江苏省‘名师送培’——“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专题培训活动成功举办。本次培训借助省“名师送培”的活动平台,邀请南京鼓楼区有思想、有经验的老师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并通过讲座和研究课的方式把他们对“为儿童的学习”的理解传达给受训的老师们,探索“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型的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来自全区语数外综合四大学科近150余名青年骨干教师及区教师发展中心各科教研员,和我区域的本土执教老师(语文二实小郦少春、数学解小王雪薇、英语博小陈霞、科学东青实验学校刘依依)齐聚各个会场,共同探索“课堂转型”的有效路径和策略。
语文——诗以言志,诗以传情
上午的专题培训活动语文专场在二实小四楼阶梯教室进行。
第一节是我校郦少春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基于“引人入境,步入课中央,入情入境,融入课中央;走出课堂,站在人生课中央”的课堂教学价值追求,郦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长征”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体会红军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初步感受了“七律”和“毛体诗词”的特点,给大家带来了如痴如醉的文学体验和精神享受。
第二节是由南京市青云巷小学金魁副校长执教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金校长带着孩子们用四步法读古诗,让学生自己去读好古诗,理解意思,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最终学生一节课的古诗学习之旅,不仅学习到知识,更学到了方法。而这些知识与方法,是在金校长“润物细无声”的引导,轻松幽默的点评中习得。以一首带一类,金校长又以此首送别诗为例,带出了同为送别诗的四首,让学生体会古人在写送别诗的时候会“以何相送”,体悟“以送相留”的情感。课堂教学中,金校长珍视每一个学生的看法,告诉学生“诗不达诂”。整个课堂流畅自如,学生受益多多。
微讲座仍是由金魁校长给在座的老师讲述了他所在的青云巷小学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际做法与取得成绩。他娓娓道来,毫无保留地交流了他们的“袋袋本”等诸多语文教改新举措,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语文教改的先行者,其大胆推行改革的力度与效度,令人敬佩不已。随后,金东旭主任作出点评:金校长的研究举措实实在在、真真正正地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值得学习及推广。
数学——为儿童的学习
上午的数学专场,常州市解放路小学的王雪薇老师和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杨杰军老师以分数教学为载体,为听课者诠释了“为儿童的学习”。杨杰军老师的微讲座:《为儿童的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样态》更是吸引了现场的每一位聆听者。
王雪薇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王老师教学时创设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关于的认知冲突,引出把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平均分后得到分数。在认识一盘桃的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每一份的数量可能不同,但表示的都是份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迁移感悟其他的分数,关注学生的学习现实,引导学生理解每份的个数和所表示的分数的含义。最后让学生自己表示12个桃的几分之几,进一步认识并概括几分之一的含义。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也逐步清晰,走向深入。
杨杰军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的《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对分数的意义进行抽象的归纳和概括。课始,杨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给学生,每人任选一个学习材料表示出一个分数,并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充分调用经验在表示的过程中体会把一个或一些物体的平均分。接着,杨老师组织了有层次的交流,关注了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关注了平均分对象的丰富性,有一些物体的,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初步让学生感知对象的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老师又引导学生根据分的对象不同进行分类,从而抽象、归纳出单位“1”。孩子们在杨老师的引导和打开下,从一个物体到一些物体,从室内到室外,进一步演绎、理解单位“1”的含义。然后又回到自己创造的分数,去找单位“1”,说分数。由此,分数的意义已是呼之欲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什么是分数,进一步学习分数单位等相关内容。
两节课后,杨杰军老师带来了微讲座《为儿童的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样态》,从“以生为本”“以标为纲”“以学为主”“以导为方”四个角度进行了解读,从每一块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案例为载体,对学习者进行了引领,杨老师的旁征博引,高位的理念,接地气的实例吸引了现场的每一位聆听者。
英语——以学习为中心教学相长也
英语会场上,参培老师们被陈霞老师巧妙的课堂设计以及南京余林老师亲切的课堂交际所感染。
陈老师执教的是五下<Birthdays>story time教学板块,通过设计四个开放性的大任务:Ask(提问设计),Get(获取信息),Find(调查发现),Show(汇报结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大胆表达,呈现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人翁角色意识。
余老师执教的是本单元的sound time, culture time和Cartoon time。从热身的数字游戏、自然拼读法学习语音、获赠礼物交流、卡通故事学习等,最自然、亲切、生动的交流在师生之间,学生更是越学越带劲,这是教师的语言素养、课堂组织、教学设计等综合因素,才让师生间的学习变得如此浑然天成。
在随后的讲座中,余老师介绍了她们学校的英语团队,同时还称赞了二实小学生的英语素养以及英语老师们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表达的学习状态,今天的课堂更让她也有很大的启发与收获。
的确,在课堂上,以学习为中心,不仅学生有收获,执教老师有收获,听课的参培者亦是如此。
综合——“小主人”素养 “小主人”学习
下午,省名师送培综合学科专场在二实小综合楼三楼准时开展。来自常州市天宁区东青实验学校的刘依依老师和来自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的冯毅老师分别执教了四年级科学《奇妙的指纹》和一年级科学《认识石头》;刘依依老师以自编教材《奇妙的指纹》为学习内容,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发学生探究指纹的科学。她围绕着怎样拓出清晰的指纹、观察自己的指纹特点、发现指纹的独一无二等环节层层推进探究活动。而二实小四年级的学生在刘老师引导下,大胆尝试、细心观察;畅所欲言、归纳到位。每一个环节基于学生基础又有一定的挑战和提升,每一次活动,学生学习既有引导又有自主。最后刘老师的“碘熏法”提取指纹,神奇如魔术,让探究活动达到高潮。同学们在实验中真正体验了奇妙的指纹和神奇的实验。最后把学到的知识又回归到生活的运用中,充分体现了科学学习的育人价值。
第二节课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的冯毅老师为我们常州的老师带来了一节一年级的科学课——《认识石头》,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科学新课标袭来的一缕清风。面对一群第一次接触科学课的一年级孩子,难度可想而知;冯毅老师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以及多年从事科学课教学的经验,用和蔼可亲的语言,用富有趣味的观察实验,用多元的评价方式,紧紧抓住了一年级学生的眼睛、双手和大脑。让所有的学生都经历“观察石头说特征、画气泡图描述石头特征、找特点给石头分类”等有趣的科学探究。我校一年级小朋友,在冯老师的带领下,也是敢说、敢做、敢表达,他们童真的回答引来听课老师的阵阵笑声,而他们意想不到的答案和体验更引来冯老师的声声赞叹。恰如冯老师课后讲座时所说,只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时,他们的学习才是愉快的,他们的发现才会更精彩。
两节课后,专场老师又齐聚会场,聆听了冯毅老师《小主人的素养与小主人的学习》专题讲座。冯老师以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课题研究为例,从“小主人素养”的含义、如何培养小主人素养、小主人素养的学习应该如何组织,这三个环节给与会老师做了理论分析和案例解读,让在场的老师受益匪浅。(文:李娟、唐琴珠、李霞、潘亚清 摄:李佳维 审:朱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