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绵绵春雨之后,天空一扫阴霾,迎来了久违的阳光。在这孕育希望的日子里,“南京市高淳区王冬娟名教师工作室”与“常州市小学数学孙敏名教师工作室”主动邀约,以同题异构的方式共探教学之道。
本次活动以“学习真发生、思维看得见”为主题,以同课异构为形式,内容丰富,过程详实,富有启迪性。参加活动的有两地工作室近30位成员、高淳区宝塔小学的部分数学老师,并有幸邀请到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教研员、《小学数学教育》编辑侯正海博士和高淳区教研室唐开鸿主任前来指导。
同题异构——演绎不一样的精彩
“同课异构”环节,宝塔小学的王富兵老师和常州第二实验小学的季焕庆老师分别执教《运算律》一课。相同的课题,不同的老师以不同的方式演绎了不一样的精彩。王富兵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变”与“不变”,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计算、验证的过程,体会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通过多次比较,逐步抽象出不同等式的共同数学特征,并从两个加数的交换拓展到三个、四个乃至更多个加数的交换,帮助学生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意义,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本质。季焕庆老师采用“教结构——用结构”的教学策略,侧重规律探究一般方法结构的教学,从验证格式的规范、举例类型的全面到运算律语言表述的严谨,都给学生留有了足够的时空,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实现了从教结构到用结构的提升。下午的第三节课,由宝塔小学的吕建飞老师执教了一节《弃九验算法》,这是宝塔小学数学教研组“数学阅读”特色活动的一个课例,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中,吕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需求,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过程,真切感受了“数学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充分享受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同伴交流——碰撞启迪思维
观摩课结束后,宝塔小学吴小辉副校长组织参加活动的老师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首先由三位执教者介绍了各自的教学理念、设计思路,并结合课堂进行了及时的现场反思。接着,两个名师工作室的代表对三位老师执教的课逐一作出了中肯的评价,既肯定了优点,也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在这样浓浓的讨论氛围中,思维因碰撞而更加清晰,智慧在交流中不断闪现火花。
专家指导——拓展教学视野
随后,高淳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唐开鸿主任对《运算律》这节课给予了指导性的建议,并对本节课如何达到教学的理想状态提出了困惑,将研讨推向又一高潮。
两个工作室的领衔人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孙敏副校长和特级教师王冬娟校长分别给三节课作了高屋建瓴式的点评。孙敏校长从教学关注的几个细节出发,引领教师要注重特征把握、验证方法以及类比猜想,建议老师要多考虑学生,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大家体会到同样的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不同教法也不同。王冬娟校长就本次活动的主题“让学真发生、思维看得见”中的“发生”一词结合课例作了个性化解读:发即发出,生即生长。三位老师个性化的设计和教学推展,使课堂呈现出“生长”的样态:知识在生长,方法在生长,能力在生长,思维在生长,兴趣在生长。同时,她还提出课堂教学应向着问题更开放、方法更科学、表达更严谨不断超越,使其“长”得更好。
最后,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教研员、《小学数学教育》编辑侯正海博士从案例切入,就如何把准教材逻辑结构和学生心理结构之间的最佳结合点,给全体工作室成员作了微型讲座,从更高的专业视角给老师们带来了丰盛的数学文化大餐,拓展了老师们教学的研究视野。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样的研讨,有如细雨点花,滋润了与会的每个成员,滋润了整个诗情盎然的春天,更滋润了工作室成员共进的那一颗颗求真之心。两地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将在思索中感悟课堂艺术,在实践中促进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