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春光明媚的三月,孙敏名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美丽的西新桥实验小学,开展2017年的第二次活动。
这次活动一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课堂研讨,由年轻的强筱雪老师执教五下的《圆的认识》。二是核心素养大讨论,由工作室成员梳理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并形成具体的校本表达。三是孙校长就核心素养做系统梳理,并指导工作室成员确定自己的子课题研究。
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强老师依托数字化,将平板与App软件应用到课堂中,增加了学生的互动性以及资源的动态生成性。强老师首先让学生通过回忆生活中的圆,并在平板上描一描圆,感知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其次通过微课的形式带领学生感受不同的画圆方式,从中捕捉共同的核心要素,那就是定点、定长与旋转。接着利用微视频具体指导“如何使用圆规”,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圆的特征及各部分关系。整节课中学生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元的交流与合作,并独立进行探索。
课后,工作室成员齐聚一堂,对这一节课展开了热烈的研讨:殷巧娟老师对于实物旋转画圆的作用进行了二度设计;徐海燕老师通过列举大量事例,积极丰富本课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增强探究的趣味性;季焕庆老师对于课堂上学生生成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改进意见;童晓霞老师带着自己设计的这一节课对过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在对课进行反思重建的基础上,老师们更是对现代教育技术到底要不要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最后,孙校对本节课进行了结构化的梳理,并且对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合理建议,帮助老师明确:教育技术是为学习服务的,因此可以在设计个性化学习、差异资源对比、展现动态或细微操作的必要时刻进行开发和运用。
随后,工作室各成员拿出在本校教研组研讨的成果:数学核心素养的校本解读,通过思维导图、PPT等形式进行了汇报交流、思维碰撞。孙校长则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发,对如何进行学科转化和校本转化进行了阐述,对如何基于小学阶段和本校的培养目标,对数学学科独特的核心素养进行分解和展开做了示范,过程中也对各成员的关注重点和子课题方向进行了点评,并布置了课题探究框架。
就在这样氛围浓厚的的讨论中,在思维的激烈碰撞中,在传统与创新的交汇中,工作室各成员在孙校的引领下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有了更加具体的理解,也对后续的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文:强筱雪 摄:季焕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