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阿根廷著名作家,国立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如是说。
二实小五(10)班就有一个小天堂——它叫“知味书屋”!本来孩子们叫它“三味书屋”,班主任韦菊仙老师觉得不好,侵犯了寿镜吾老先生书屋的冠名权,韦老师的老师沈梅先生微信里看到了,说,不如叫“知味书屋”,意思是读书可知百科全味,远不止三味了!细想有理,好听的名字就这样来了。
但是此书屋的前世,竟是一个大垃圾堆,那里常常弥漫着臭气,地上有时还流淌着污水。有些同学制造的垃圾,常往里面扔,破桌子破凳子也堆在里面,而且应该堆了好多年了,甚至还有上一届同学留下的一些废物。可以说,除了值日生,很少有人愿意踏进去。
然而,一个垃圾房摇身一变成了雅致舒适的“知味书屋”,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听听这几个同学的故事吧。
“知味书屋”的三生三世之总设计师洪洋的故事:记得不知什么时候,韦老师无意间说了一句话: “要是把这个垃圾房变成一个小书屋就好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最积极的当属洪洋同学。他先约了马玙、王云齐、邵率几名同学开始整理桌椅和清扫任务。每节课课间,洪洋和小伙伴把废物一批一批整理出来,有用的留下,没用的丢弃。小书屋中最大的问题,桌椅破旧不堪,实在难看,可我们也没钱买新的桌椅,只能采取“就地取材,旧物新用”的办法。他从家中找了一些装修房子的墙纸边角料,把那些破旧的桌椅全蒙上了好看的墙纸,又用透明胶牢牢粘住,桌椅马上旧貌变新颜。他的动手能力让全班同学刮目相看,这时候,更多同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陆春翔)
知味书屋清洁工兼管理员王云齐的故事:王云齐是一个特别爱干净的小姑娘,人漂亮,是我们班的小班花。她和洪洋一起整理小书屋时,发现地上好脏,到处是死角,那些断了腿的桌凳不好对付,小柜子里的本子旧书很多,搬起来也不方便,可是她和伙伴们不怕脏,不怕累,硬是利用下课、中午时间完成了清扫。他们为了小书屋,整整放弃了三周的课间午间时间,完成了小书屋的清理工程。她还和汤斯源、唐可欣、王珏、陈汝侨等同学合作,贴墙纸、壁画、装窗帘,而这些事,都是在韦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的。她和她的小伙伴是真正的美的使者,春的使者。(马玙)
小书屋美化师孙桢林和陈汝侨的故事:我们的小书屋在大家的努力下,书摆整齐了,色彩斑斓的风信子入住了,典雅的文竹增色了,桌椅也漂亮了。这时我们才把班主任请进书屋,老师惊得目瞪口呆,当场捐献了几十本书,这些书来自五湖四海的作家朋友和各个文学杂志社,成立了图书专柜。王云齐和洪洋还把借书单设计好了,又给每本书编了号。借阅制度也由邵率同学制定完毕。小书屋打造完毕,每位同学都情不自禁爱上了它,更爱上了读书。但是,墙壁不美,破旧的柜子高低不齐,缺门缺框,与小书屋实在不相衬。我们班孙桢林却是个有心人,从他家旧房子里取来淘汰的碎布窗帘,配上铁丝,往破柜子后面一拦,哎呀呀,我们的小书屋华丽丽地变身了!陈汝侨同这又买来精美的贴纸,把旧墙壁也装饰一新。就这样,我们每天伴着书香上课,伴着书香做作业,生活变得温馨又从容。(汤斯源)
“知味书屋”借阅规则:
书屋虽好,还须大家扶持:想进书屋借阅,有五大要求,请各位必须遵守!
一,不得损坏书籍,否则将做相应赔偿。
二,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三, 借书须得经图书馆馆长登记,没登记借阅手续的书不得带出馆外。
四,每次借书不超过两本,必须在两周之内归还,逾期将停借两周。
五,书屋只在课间午间开放。若课堂上有作业先完成的同学,经老师批准也可以提前进入借阅。
知味书屋欢迎您的光临!(邵率)
喜欢古文学的倪宓宇同学还为“知味书屋”赋词一首:
知味书屋记
吾师曾曰:汝等有嬉戏之时,不若将室后破庐易为书屋也。此语既出,诸弟子不由深思,觉之甚为有理,乃急改建之。众人以墙纸覆于旧桌凳,以美画张贴于陋墙,以花帘遮盖于破柜,以花草增之色香。书屋内置各类书籍,古学、自然、文学、杂志等。经三周余,知味书屋得以面世。凡爱书之学友,每有空闲,必入其屋,静静阅之,颇觉人生之乐事也。诸位学友,若思游鄙班之书屋也,某等必当恭候大驾光临!
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一生之计应当在于读书!”若是你问我“天堂是什么模样?”我要说“天堂就是我们 ‘知味书屋’的模样!”春天正是读书天,愿我们每一个人成为最美的读书人!
班主任后记:没想到,我的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因而有了“知味书屋”的诞生,这让我极有成就感,但却也不敢居功,毕竟这里边没我啥事。但我还是情不自禁地高兴,“让孩子们能够自觉自信自善地成长!”一直是我的教育梦想。我期待着这样的梦想一天天变为现实,也期待着这个班级能在我这懒师的放手之下,出现更多的小小设计师,设计出更多的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惊喜。这一个方案,其实是本班升旗仪式的一个故事稿,收集下来作为孩子们六年成长的一个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