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是一年最美好的开端,是生命复苏的季节。春天正是学习日,踏青学习两不误,这不正是春天给与我们的最好赏赐吗?2月25、26日,在春光明媚的周末,工作室领衔人马美南老师带领全体工作室成员来到美丽的武进区星河小学,参加《聚焦核心素养 推进课堂转型》活动。
两天的活动非常丰富。华应龙老师与他的两位徒弟对《面积》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华老师通过积面、比面活动,借力第三媒介,带领学生在化空为有中理解面积概念;刘老师运用度量的性质,带领学生多次比较,根据已有经验寻找标准;谭老师则从一维到二维,引着学生“摸”清概念,以面量面,数出面积。吴正宪老师的课堂自主开放,学生在不断地细化单位中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培养了数感。顾亚龙、叶鸿琳两位老师也呈现了《年月日》《平均数》两节精彩的课堂,顾老师还从“逻辑的力量、思想的深度、文化的厚度、生活的宽度、生命的温度、知识的通透度”六个方面谈了教学设计的策略,叶老师则以“简约教学视角下——数据分析观念素养的培养”为题,分享了他对统计教学价值的认识与思考。
听课中,工作室老师认真聆听,并自觉与工作室的核心课题和自己的子课题关联起来观课,同时结合课题研究点在听课本上进行即兴点评,不时记录下自己的困惑与感想,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课题意识和表达能力。下课间隙,大家在马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分享听课过程中的感想,提出自己的思考。徐杏蕊老师说:“享受完两天的精神大餐,有一种想拼搏的冲动。看到大师们五六十岁仍在拼搏,仍在创新,仍保持着对教育的一份执着,除了佩服,更多的是鞭策。‘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当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这句话会是很好的解释,和大家一起共勉。”
“围绕课题,即兴点评;移植异构,辐射引领;互动分享,寻求突破”是领衔人对工作室成员提出的本次学习要求。大家回校后,各成员将选择一节课在自己所在学校教研组实践,或移植展示,或同题异构,并在下一次活动中分享校内实践、自我反思的心得。相信每一位成员都能像徐燕老师所说:“不久的将来也能和大师一样做到笑润课堂,如谈话般的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提升数学素养。”
(文:徐文静 摄:张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