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常州市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专题研讨活动在平岗小学举行,常州市教育局、市教科院、试点学校校长和所在区教育局分管领导悉数到会。天宁区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钟楼区平岗小学、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和国英小学五所学校成为第一批该项目的试点学校。会议由基教处甘亦农处长主持,丁伟明、常仁飞局长亲自到场指导工作。
甘处长首先向大家通报了常州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取得的优异成绩,同时也指出在课程建设中存在重视课堂教学、重视体育特色项目、重视运动竞赛而忽视学校体育作为课程整体在教育中发挥的应有作用的现象。因此,常州市决定从小学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改革着手,逐步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甘处指出,试点学校将整体架构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分基础类、兴趣类和拓展类三大类,兴趣类采用走班制,最实惠的是,学生每天上一节体育课。
会议的第二个议程,叶校长作为五所学校的代表做了专题发言,他围绕二实小对体育独特的育人价值的认识,介绍了二实小在体育课程体系建构和体育课程基地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并介绍了作为试点学校下阶段将在体育课程内容、课时保障、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实施计划,每天一节体育课将成为二实小的“标配”。
接着,教科院潘小福院长从课程建设的视角为大家作了专题培训。潘院长首先从认知论的层面带领大家对“学校特色项目”、“学校体育课程”的概念进行界定,要从特色项目走向课程建设。在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中要根据学校的育人目标,架构每个学校的“学校体育课程方案”,在确保国家课程高标准实施的前提下,拥有特色项目并形成体育文化氛围。他又从方法论层面,对课程实施的策略、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师资配置的保障、课时分配、课程评价办法等方面作了指导,部署了本项试点工作未来一年的节点任务。
在听取各方讨论意见后,常仁飞局长结合他对学校体育培养目标的理解,提出各校要解放思想,要在课程的理念、理论、课程体系、实施策略、课程评价和实施效果等方面有突破,教育局将把此项目作为2017年重点工作推进,9月1日新学期将在试点学校正式开始实施。
丁伟明局长最后做了高位引领,他以体育的评价为例,指出学校体育目前存在对课程价值认识不够、对体育课程架构和实施方法不清晰、对课程评价缺乏好的方法、体育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得不到彰显等问题,从而要求大家要在体育教育促进人的生命成长、服务人的生命成长的高度落实体育课程改革。丁局还从六个方面提出实施建议,尤其强调了体育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运动强度,如何多功能高频度利用场地,如何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支持体育课程建设。这些建议理念新、可操作,为试点学校具体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体育课程建设中,二实小始终坚持生命立场、站在学科育人的维度进行课程建设,在“螺蛳壳”里做出了大文章。虽然面临场地、师资、课时等严峻的挑战,但在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二实小人智慧和辛勤付出之下,集团体育课程建设在下阶段将会迎来重大的深刻变革,最终受益的将是全体二实小学生。(文摄:钱亢 审核:叶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