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科研之窗>>已结题>>基于质量监测大数据分析的教学行为诊断与优化研究>>成果呈现>>文章内容
关于提升二年级学生口算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唐琴珠

一、二年级学生口算能力起点分析及面临困难

*二下学生口算能力起点:

口算是学生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是学生正确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等一系列能力的基础。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时,每个孩子都有自制的口算卡片和口算练习册,在儿童节和元旦的时候,我们还通过组织神算手等活动,激发孩子练习口算的积极性,孩子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于刚进入二下的学生,如果把20以内的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表内乘除法混合在一起,孩子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都是很高的,整个二年级428位学生中有418位达到了优秀的水平,优秀达成率97.7%,其余10位均为良好。

*二下口算新授内容:

本学期学生要掌握的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以及几百几十和几千几百相应的加减法。

*口算能力提升障碍:

客观困难:

口算正确率和速度提升的难度与一年级和二上相比都大大提高,一方面数变大,计算复杂了;另一方面题量增多,学生做口算卡片练习的可能性不大,学校也不能为孩子订口算练习册。学生口算的正确性特别是口算的速度势必大受影响。为学生后续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造成障碍。

主观困难:

二上10位良好的学生,在本学期会更加困难,速度较慢的孩子会产生更大的退缩心理和计算障碍。

二、研究过程:

     针对本学期学生在口算上出现的情况,教研组一开学就进行了讨论,决定以创造条件提高学生口算能力作为研究的微课题。

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策略(一)

说到口算可能很多人就会想到多练,其实口算技能的提升,第一关在课堂。

    尤其是本学期的口算,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会了如何进行笔算。因此,即便老师不教,孩子也会用笔算的思路进行计算。孩子的这种定势不仅在上新课时表现了出来,也会带到练习中,这样不利于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提高口算的速度。因此,在课堂上首先要让孩子明晰口算方法的算理。教学大纲也指出 “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在本子上算,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说,只有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解口算算理,简化思维方法,形成对学生来说最实用的口算技巧。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让孩子充分调用原有的学习经验。例如:45+28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口算的过程。孩子呈现的资源非常丰富:40+20=60   5+8=13  60+13=73;45+20=65  65+8=73;28+40=68  68+5=73,通过比较孩子的资源,让孩子感受到第二和第三种方法在思维上更简洁,算得更快。再通过模仿说、同桌说不断地进行口头表达,强化口算的思考过程,清晰算理。并且在课堂的练习中强化口算的方法,逐步能熟练地进行运用。

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策略(二)

                              ——重多样算法的比较,共享优质资源

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会说算理,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口算能力。说算理的过程重点放在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同样在孩子相互言说和交流的过程中能打开思路,在孩子多样的算法中进一步理解算理,在比较和甄别中,进行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同时把个别学生好的资源放大,给更多的人以启发。

例如:在交流45-28时,大部分孩子用的方法都是把两位数加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但也有孩子的方法与众不同。例如,(1)先算40-28=12再算12+5=17(2)先算50-28=22再算22-5=17(3)先算45-30=15再算15+2=17。

在新授课中,当孩子们理解了常规的算理后,在练习课中就可以把孩子个性化的有独特价值的思考,进行集中的展示。一方面通过算法的多样打开孩子的思路,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在介绍和读懂他人算法的过程中,体会被减数、减数、差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解读算法的同时进行辨析和甄别。孩子们在比较的过程中就发现,三种算法中的(1)(2)虽然在算理上能说通,但并不简单,在口算时还是比较麻烦。第(3)种方法则既运用了旧知又很方便。接着教师出示一组题67-39、74-47、81-56,同桌两人尝试用同学介绍的新方法互相说说,进一步熟悉这种方法。学生说口算思路的过程也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能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养。

同时,通过算法多样的交流和比较,给思维好的孩子以更多的选择,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

                          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策略(三)

——化入日常,提升技能

口算的方法可以在一节课上获得,但是口算技能的提高不能在一节课上形成。往往在上完口算新授课后,课本上有配套的练习,学生在进行练习后,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都会有快速地提升。但是随着其它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入,如果口算没有持之以恒地练习,就会迅速回升。本学期我们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在口算教学结束后接着教学了分米、毫米、角的初步认识等,都和口算内容相关不大。孩子的口算能力出现了快速地下滑。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把口算的练习化入到每天的3个时段:第一段,回家口头作业,我们用小纸条的形式代替原来的口算本。每张纸条20题,每天放学前贴在专门的作业本上,带回家至少读3遍,并计时。第二段,用好每天课上3分钟。在每节课上课伊始,进行当堂3分钟口算测试,交互批改。第三段,一分钟点评。对其中错误较多的、或难度较大的题目进行及时点评。或是教师评讲、指导,或是学生说算理、说方法。

当然,口算技能的提升光是进行机械的练习,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我们又变着花样进行口算的训练,同时注重学生的思维的提升。

(一)在估算中练习

口算不仅快还要正确,估算对于孩子正确判断自己的结果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例如:

估一估下列结果分别是几百多。

235+492(  )418+159(   )168+336(   )

397-289(  )741-542(   ) 347-165(   )

    虽然在这样的练习中,表面上看没有练习到63+45或63-45这样类型的口算,但是在估算的过程中学生再次回顾了3+9等这些20以内的加减法,而这些是所有计算的基础,不仅如此在过程中学生还要考虑到连续进(退)位等多方面的因素,对孩子的观察能力,综合思考能力都具有一定的地促进作用。

    (二)在比较中练习

比较大小也是孩子进行口算训练地重要载体,同时又可以不必拘泥于计算。让有能力的孩子能多角度思考,综合调用其能力进行判断。

例:比较下列两个算式的大小

67+28〇19+67    89-23〇89-49    67-18〇76-18     56+38〇27+68

以上的4个大小比较,对于孩子最低的要求就是能够通过计算进行,但是这4题又都可以不用计算也能比较出大小,对于有能力的孩子来说能够通过观察、估算进行直接的比较。同样一组题给不同能力阶段的孩子设置了不同的发展目标。为孩子的各有所得提供了可能。

    (三)在解决问题中练习

    口算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无所不在,因此口算的训练不必只拘泥于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同样也能进行口算技能的提升,同时又提升孩子审题、理解、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例如:春季运动会参加跳高比赛的有195人,

 

给这些运动员每人发一瓶水,准备500瓶够吗?为什么?

 孩子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选择计算后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通过估算。口算出300+200=500(瓶)在这样的实际问题中,孩子往往不必通过笔算,利用估计可口算就能解决问题,既锻炼了孩子的口算能力,也发展了孩子的观察、思维的能力。

  口算在小学阶段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如何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为他们的学习尽可能地减少障碍,如何让孩子在更快乐地情况下提高口算能力,值得我们一思再思。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