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人: 孙巍
为什么 |
微课程背景 (问题) |
去年开学约两个月(学完拼音)后,我给孩子们定了“每天至少看半小时课外书”的目标。然而,“好事多磨”,两周过去,我调查发现:在看电视、玩游戏与看书的选择上,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前者;在最爱读的课外读物中,排名最前的是基本“有图无文”的漫画;有58%的学生在阅读一本书时,“翻到哪里,算哪里”;约有72%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每天看课外书不超过30分钟……这一切都表明,我此时的学生们,缺乏课外阅读的兴趣,更谈不上有意识地进行课外阅读。
|
是什么 |
微课程目标 |
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并逐渐学会自己阅读,为终身阅读奠好基,像布什总统上任后提出的教育改革方案口号那样——“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
微课程内容 |
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
|
怎么做 |
微课程实施 (策略) |
【行动1】优化环境: 1)张贴读书名言。发动孩子到课外去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并写成条幅挂在教室里,定期更换,让孩子们懂得读书使人快乐、聪明。 2)开辟“新书会”。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一个新书见面点,经常张贴新书的海报,书中人物的画片,或者是小小的书签,从各个角度来吸引学生的读书眼球。 3)设立图书角。在班里设一个图书角,漂亮的书柜里放上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经过教师筛选的最好看的书,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给图书角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如“漫步书林”、“拾贝滩”“小读者”等,再由班里的图书管理员进行登记后供学生借阅。班里有了这么一个可随时借阅精彩图书的角落,就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名副其实的“知识之窗”。
|
【反思1】儿童阅读专家崔利斯曾这样说:“如果有可能,就用书来搭建房顶。”我想,将这个理念渗透到教室布置上,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浓浓书香中,一定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萌生读书的内在需求。
|
||
【行动2】 质疑解疑 当孩子们从天到地,从人到物,从花到草,从小到大提出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时,老师将所有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并让孩子回家同父母一起查阅相关资料,再将相关书籍带回班级,进行交流。在读书解疑活动之中,一个个疑团变成一个个智慧,孩子们得到一次次心理满足,他们会切身感受到书的魅力,进一步诱发出亲近书籍的欲望。
|
||
【反思2】八、九岁的孩子头脑中总会有太多的“为什么”,小白兔的耳朵为什么那么长?小松鼠的尾巴为什么那么大?太阳为什么不和月亮一起出现……从问题出发,师生互相质疑→解疑,能激活所有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相互感染,影响,形成一种求知场。 |
||
【行动3】 推荐好书 {C}① {C}用书卡。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本班学生的读书资源列出一学期要读的书目,制作成精美书卡,在新学期的开始作为礼物送给学生。推荐的读物既有名著经典,又有流行时尚; {C}② {C}设置悬念。在专门的阅读课上,教师捧起要推荐的书有声有色地为孩子们朗读其中的一段,然后,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把学生的心吊得高高的,产生一种不读不快的念头;或者给新书制作一张海报,贴在教室的“新书会”里,让孩子每天仰着头看,看一次,心里就想一次,越看越喜欢,最后达非读不可的地步; {C}③ {C}因势利导。如学了《比尾巴》推荐《尾巴的功能》一书;学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推荐《雷锋日记》等相关文章和书籍。
|
||
【反思3】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语)。 |
||
做得怎样 |
微课程评价 (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