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评价指标A B C D
A:成效明显 B:局部有突破 C:有课题无落实 D:无课题无落实
学科 |
姓名 |
微 课 程 课 题 |
成效表征 |
成效(A B C D) |
||
自评 |
组评 |
|||||
一 年 级 |
1 |
路叶娜 |
着眼课堂常规 培养良好习惯 |
|
|
|
2 |
孙 敏 |
对组合作:提高课堂同桌交流质量,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
见附表(管理微课题) |
A |
A |
|
3 |
高 静 |
通过读题指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
|
|
|
|
4 |
潘晓薇 |
关注学困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
|
|
|
|
5 |
唐丽艳 |
质量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关系 |
见附表(管理微课题) |
A |
A |
|
6 |
谢 荟 |
提升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 |
|
|
|
|
二 年 级 |
1 |
唐琴珠 |
不借助口算本,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 |
期末口算测试中,两班100分达成率分别是88%和90.5%。 |
A |
A |
2 |
蒋旭英 |
不借助口算本,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 |
到期末结束,两班学生口算优秀达成率98.8% |
A |
A |
|
3 |
郑学琴 |
不借助口算本,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 |
到期末结束,两班学生口算优秀达成率100% |
A |
A |
|
4 |
王 玲 |
不借助口算本,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 |
到期末结束,两班学生口算优秀达成率93.1% |
A |
A |
|
5 |
黄筱钰 |
不借助口算本,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 |
到期末结束,两班学生口算优秀达成率97.7% |
A |
A |
|
三 年 级 |
1 |
潘忠德 |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
到期末结束,两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率分别达92.72%和92.48% |
A |
A |
2 |
郁丽艳 |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
到期末结束,两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率分别达92.45%和94.28% |
A |
A |
|
3 |
彭小娟 |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
到期末结束,两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率都达到92.28% |
A |
A |
|
4 |
徐 燕 |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
到期末结束,两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率分别达94.69%和92.41% |
A |
A |
|
5 |
戚锁华 |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
到期末结束,两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率分别达94.28%和91.93% |
A |
A |
|
四 年 级 |
1 |
朱雪峰 |
创新网络微教研,提升分校区教研活动质量 |
1.日常教研便捷,两校区从不便交流到克服空间障碍,畅所欲言。 2.日常教研频率增大,讨论问题的面变广。 3.资源共享与交流变得方便。 4.整体来说各班级的成绩稳中有升。 |
A |
A |
2 |
曹莉萍 |
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尤其针对学困生 |
见附表 |
A |
A |
|
3 |
袁雪风 |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
见附表 |
A |
A |
|
4 |
毛修丽 |
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抓手 |
见附表 |
A |
A |
|
5 |
吴 珺 |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审题习惯研究 |
大部分学生逐步养成了认真审题的习惯,掌握了审题和解题的方法。在做计算题时能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在解决问题时能做到:读题圈画关键词、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在本次期末检测中,两班学生因审题原因造成的错误较以前减少了很多。但培养学生数学审题的习惯和能力非一日之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后续的教学中,仍将进一步改进方法和策略。 |
A |
A |
|
6 |
杨文君 |
结构教学下的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
递等式计算有所突破,简便计算还要继续磨练。 |
A |
A |
|
7 |
闵林秀 |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
1.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学生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的学习习惯,能自主进行学习,激发了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
A |
A |
|
8 |
陆 文 |
活跃数学课堂气氛的策略研究 |
1.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学生明显增多了。 2.课堂气氛较之前活跃了许多。 |
A |
A |
|
五 年 级 |
1 |
季焕庆 |
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与学业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
课堂上提高了教师对学生参与度的关注意识,通过评价、激励、比较等一系列的方式提高孩子的参与度,一学期下来发现孩子的倾听习惯好了,主动发言的积极性高了,积极思考的意识强了,课堂的互动气氛更加活跃了。随着这一系列的改变,最后学业质量大大的提升了。 |
A |
A |
2 |
丁小莉 |
利用生生教学,互惠互利用职权 |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学间产生良性的竞争 |
A |
A |
|
3 |
潘慧黎 |
利用评价的杠杆,为减负增效促力 |
建构七彩足迹排行榜评价体系,并逐步完善了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过程,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了减负增效的目标。 |
A |
A |
|
4 |
汪水清 |
内向女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
随着年龄的升高,内向女生越来越不爱说话了,这学期的课堂上我非常关注这部分孩子,通过课前谈心发现她们内心的思考,课堂上通过激烈,对比,打星等一系列手段提升她们的学习兴趣,发现成效显著,课堂上经常你听到她们自信的声音。 |
A |
A |
|
5 |
徐 洁 |
留白的教学艺术 |
数学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索性的、有趣的学科。数学教学中巧妙的“留白”,不但能使学生拥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且能留给学生知识上、心理上的暂时性“空白”,留给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余地,并以此突出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
A |
A |
|
6 |
杨玉兰 |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
A |
A |
|
7 |
黄 武 |
课堂有效性练习的实践研究 |
由于练习活动的精心设计和有效组织,学生参与练习活动热情明显提高,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回归,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具有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转变了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
A |
A |
|
六 年 级 |
1 |
许芸雅 |
减负背景下,习题的创造性设计和使用 |
1.课前仔细研读教材,课本上的练习以及补充习题、练习册上的配套练习教师能在课前自己先解答,了解每题的意图以及学生困难,把学生的困难在课前解决。 2.针对练习中一些数字重复、题型重复的题目删减,增加一些有思维含量的拓展题,避免学生机械操练。 3.每周能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设计周周练,把学生学习的困难解决于平时。 |
A |
A |
2 |
杨艳玲 |
翻转课堂下,如何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 |
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夯实基础,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
A |
A |
|
3 |
马美南 |
提高日常教研质量——教研骨干力量培养 |
见附表(管理微课题) |
A |
A |
|
4 |
夏冬芸 |
提高后进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研究 |
见附表(管理微课题) |
A |
A |
|
5 |
赵凤娣 |
翻转课堂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
1.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能听清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 |
A |
A |
|
6 |
眭习凤 |
特殊学生特殊爱 |
1.学生小兰同学思维乱,发言不能简明扼要,抓住要点。现在发言简洁多了。 |
A |
A |
|
7 |
王 珏 |
综合实践活动两线并进式指导的尝试 |
李霞老师在本学期的课堂实践中已经尝试,教师重点指导有关纸的研究,其他小组独立进行其他材料的研究,两线并进,学生的研究有参照范例,但又不能全盘照搬,也就有了自己的创新点。 |
A |
A |
|
8 |
姚 益 |
后进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
1.成绩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的预想有些差距。2.取得家长的支持,每次家庭作业有家长签字监督。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交。3.后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有提升。4.课堂听课习惯通过一对一帮扶指导有改进。 |
A |
A |
|
9 |
张玉萍 |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
1.保证作业时间。2.科学布置作业。3.培养检查习惯。4.巧用激励手段。 |
A |
A |
|
10 |
谢忠恕 |
整体结构教学下,如何实现微观教学环节与整体结构的关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