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科研之窗>>已结题>>基于质量监测大数据分析的教学行为诊断与优化研究>>课题管理>>文章内容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开 题 论 证 书
发布时间:2016-01-1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批准号    B-b/2015/02/026          

课 题 名 称基于质量监测大数据分析的教学行为诊断与优化研究

课题主持人       芮 艳、马美南        

所 在 单 位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开 题 日 期           2016.1.12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6年1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2016年1月12日上午9:00,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开题活动在集团紫云校区举行。本课题是本年度课题普教重点自筹课题,批准号是B-b/2015/02/026。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彭钢主任和蔡守龙副主任、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所王彦明博士、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李令永博士、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张林主任和于纯老师莅临指导。

活动由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芮艳主持,天宁区各小学教科室主任和二实小教育集团校长室、课程部、课题组等相关人员到场参加,对课题研究的价值、目标、内容、方式和路径有了更加科学、规范的认识以及创造性的思考,为后续深入扎实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

二、课题组成员(不包括主持人,限10人)

序号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研究任务分工

1

潘慧黎

中学高级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数据研究

调查分析和理论研究

2

李  娟 

中学高级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理论研究

课题管理和理论研究

3

唐琴珠

中学高级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数学教学

实践和案例研究

4

许 强

小学高级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数学教学

实践和案例研究

5

杨文君

小学高级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信息技术

实践和案例研究

6

李佳维

小学高级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英语教学

实践和案例研究

7

陆  芳

中学高级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语文教学

实践和案例研究

8

王  珏

  中学高级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学生工作

实践和案例研究

9

范德举

小学高级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体育教学

实践和案例研究

10

孙  巍

小学高级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学生工作

实践和案例研究

 

 

三、开题报告要点:核心概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组织管理、研究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核心概念

质量监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管理措施,是对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质量的监管和检测,是提高教学评价与指导教学行为的重要而科学的依据。质量监测的对象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监测运行机制灵活,公正、客观地反映现实的、常态的教育教学质量。

大数据: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运用学习能力管理平台搜集海量质量监测的数据,从大量复杂的数据中发现隐含的有价值的信息,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教学行为诊断提供准确依据,从而达到优化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的目的。

教学行为诊断与优化:学校通过对质量监测大数据的科学分析,发现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通过针对性研究和培训促使教学行为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本课题旨在以质量监测大数据的分析为基础,客观、科学、准确地判断教学行为的效度,从而进行优化教学行为的针对性研究,倡导学校教研部门和教师从宏观的“伟视”转变为客观的正视,进而引发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自觉、自主的反思与追问,真正达到优化教学行为的目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是一项校本的行动研究。

 

(二)研究目标

1.探究质量监测大数据与教学行为优化的内在关联性,提高质量监测数据的科学分析能力和教学行为诊断能力。

2.引导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积极主动地反观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现问题,并以自主的日常研究来优化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倡导管理者以理性的方式创新教学管理,建立科学、客观、全面的监测运行机制,展开具体的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教学活动。

 

(三)研究内容

1. 基于质量监测大数据分析的教学行为诊断相关性的理论研究

学习国内外质量监测数据分析的先进理念和相关策略,扎实研究的理论基础。

2.大数据背景下教学问题诊断的实践研究

通过多样而客观的质量监测,搜集学生学业质量的大数据,对数据进行科学分

析,从而发现问题,开展一系列的定向调研(定对象、定主题、定频次),一方面分析学生学习困难,另一方面诊断教师教学行为。

3.大数据背景下教学行为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

教师个体在自觉分析数据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以个人微课题的形式自主跟进研

究,从而形成改进策略,优化个人教学行为。

教研组在面上观测分析数据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分类,针对共性问题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从面上探讨针对性措施,提炼策略,建立教学新常规。

4.大数据背景下教师行为优化与质量提升的机制研究

教研组开展“名师讲堂” “定向指导”等专题教研活动,分享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教学问题改进的优化策略创新和独特创造,形成了策略创新与经验分享并进的教师自主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转化机制,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2015.3——2015.6)

目标与内容:学习国内外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和教学行为诊断的先进理念和相关策略,了解本校教师看数据用数据反观教学的现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方法:用文献综述法学习国内外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和教学行为诊断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策略,开展系统的理论研究;研制调查问卷了解学校老师分析质量监测数据和自主发现教学问题的现状和意向,并开展“数据分析导航”等一系列专题培训,为实践研究奠定基础。

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文献综述;教师确立自觉看数据、用数据反观自身教学行为的意识。

第二阶段(2015.7—2016.7)

目标与内容:通过多样而客观的质量监测,搜集学生学业质量的大数据,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开展一系列的定向调研(定对象、定主题、定频次)一方面分析学生学习困难,另一方面诊断教师教学行为。

研究方法:课程部和教研组从年段、学科关键能力、三维学习目标来科学规划质量监测的次数、内容(如:学科关键能力专项检测、综合数据、能力培养的前测数据、学习后的效果检测数据),搜集有效数据;通过年级横向和纵向数据分析,发现教学问题,进行定向调研,诊断教师教学行为。

研究成果:各年级各学科质量监测方案、各学科定向调研机制

第三阶段(2016.8-2017.7)

目标与内容:

1.大数据背景下教学行为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

2.大数据背景下教学行为优化与质量提升的机制研究

研究方法:基于大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后,教师个体以个人微课题的形式自主跟

进研究形成改进策略,优化个人教学行为,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分享;教研组对面上问题进行分类,针对共性问题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探讨针对性措施,提炼策略,优化团队教学行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第四阶段(2017.8-2018.6)

目标与内容:1.课题成果总结;2.课题成果展示推广。

研究方法通过梳理、集结成文、展示推广,辐射研究经验,为理论推广提供成功范例,为诊断和优化教学行为提供新途径。

研究成果:案例集《大数据——为教学和教研提供诊断和方向》(初定)

 

(五)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由课程管理研究部部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和各教研组骨干组成,有7人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平均年龄35周岁,且覆盖各学科、各年段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人员均参加了江苏省规划办“十一五”、“十二五”课题研究,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研究出版了《学科育人》系列丛书等,有几十篇论文获省市级以上奖励或发表,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较好的骨干带头作用。

 

2.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

围绕本课题研究,课题组认真研读了维克托的《大数据时代》、林丽的《教学诊断理论与实践》顾长明的《用监测数据为教学和教研提供诊断和方向、符泰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质量监测研究》等专著,进行了我校教师自主分析数据和教学行为诊断现状的调查研究,既从理论层面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又从实践层面对质量监测大数据分析和教学诊断之间的关联有了清晰的认识。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一直以来,科研兴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学校分管科研的副校长亲自担任本课题组长,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直接、有效的筹划、组织、管理和协调并加以工作考核,无论从研究资料的添购、研究设备的购置、研究经费的筹措,还是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保障等,都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以确保研究的顺利开展。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研究奠基,学校不断拓展和丰富教师学习资源,开发信息化交流平台,定期组织的各层面的沙龙研讨活动,每周抽出一天时间进行课题研讨活动,实现智慧的分享与碰撞。

 

(六)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我校教师自主分析数据和教学行为诊断调查报告》

2.论 文 集:《质量监测大数据分析促进教学行为优化系列论文》

3.文    集:《教学微课题研究汇编》

4.音像资料:《教学行为诊断和优化的策略分享活动汇编》

5.研究报告: 《基于质量监测大数据分析的教学行为诊断研究报告》

6. 案 例 集:《大数据——为教学和教研提供诊断和方向》

 

 

四、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作为课题组长,首先要明确课题研究要研究什么?开题的时候,需要围绕题目进行深入思考,把题目本身的内涵和外延解读清楚,再来思考课题内容是否需要调整,使其具体可操作,然后根据研究内容落实分工,明确各实施阶段的阶段成果。

1.关于选题:本选题“大数据分析”符合时代需求,“质量监测”和“教学行为”又聚焦于实践,选题是学校长出来的,基于教育教学的实践,所以有研究价值。本课题搜集的质量监测数据可以为校内“教研方式创新”“教师专业优势发现转化”课题的研究服务,而另两个课题的研究又可以为本课题提供反馈性数据,有普遍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2.关于核心概念: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推进, 建议从课题核心概念起思考才能有清晰的方向,对后续研究更有帮助。首先要确定“质量监测”的数据从哪里来?“学业质量”指哪一个层级的学业质量观,质量监测专业性太强,数据如何分析,借助何种手段,需要有一定的软件支持。; “数据分析”“行为诊断”之间关系需要理顺,分析问题的框架要建立起来,质量问题中哪些是与教学行为有关的;“行为优化”要从问题出发,找到特定教学行为的问题,从而进行优化。总之,要围绕核心概念,理清关系,考虑课题名称是否要调整,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哪些,研究内容要微调,是否能进一步具体化。

3.关于研究内容:理论研究要研究哪些内容?调查研究要调查哪几个点,一定要具体化。每个研究内容要研究什么,要好好分工;为了使研究更加聚焦,推进可以操作,建议把“教学行为”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类设定一个子课题去研究。

4.关于课题管理:开题报告可以进一步完善,文献综述和前期调查可以作为附录附在开题报告之后,文献综述要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可以从操作性的角度进行修改,以便课题组所有成员明确研究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实施方式。

 

 

五、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课题负责人签名      易 敏

 

                                               2013  年  12 月  27 日

 


六、开题论证小组成员(至少5人)

 

序号

论证组职务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签名

 

1

组长

彭钢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2

组员

蔡守龙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3

组员

王彦明

 

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所

 

 

4

组员

李令永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

 

 

5

组员

张林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

 

 

6

组员

于纯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

 

 

 

七、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意见

 

 

 

 

 

 

 

 

 

 

 

 

 

 

 

 

 

 

 

省(市)规划办公章

 

                                          年     月    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