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思路及推进措施
1. 加强学科培训,提高课程意识,探索教学范式
(1)开展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研修活动。结合区本教研,组织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学习、内化,更新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
(2)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小学品德课型范式及其实施策略》。理清基本结构,熟悉操作步骤,指导教学实践,服务于日常教学。
(3)与市教科院合作,以主题引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科培训,总结课改经验,探讨在品德课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 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精选主题,寻求内涵发展
(1)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基于区域内品德教学的实际问题与发展需要,开展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精选主题,打造“四真”课堂,继续倡导“在真情实感中明理,上讲真话、入人心的品德课”、“在体验中导行,做有效果、生活化的德育”,使主题研究深入,形成系列。同时在原有基础上,基于大德育观,从课堂教学视角向全贯通体验类活动转移,尝试主题教学下的“激情、明理、导行”。
(2)搭建经验交流的舞台,组织区域内联校教研活动,相互学习、交流,探索品德学科教学中的价值追求、实施途径,分享教学实践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进一步提升联校教研品质,做到“有主题、有参与、有观点、有启发”。
(3)本学期课堂教学研究的突破点建议为:品德与社会史地类题材的教学。
3. 关注校本研究,立足课程落实,推进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师学科素养
(1)加强教研组建设。完善学校教研组构成,重视校本教研计划的落实。具体推进举措:对校本教研计划期初整体了解,期中适度参与,通过开放常态校本教研现场,集思广益,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形式,追求内涵发展。
(2)实施教研组长轮训制,加强对校本教研方式的研究与指导。教研组长须组织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健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研讨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运用教法、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
(3)重视课程落实,加强日常过程性调研,及时跟踪学校课程落实动态,鼓励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程管理方法,组织校本管理经验的交流和分享。
(4)以市区各类活动为契机,组织、推动学校教研组建设,拓宽视野,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不断壮大我区品德课程骨干教师队伍,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4. 加强教育科研,总结教育经验,推进教学改革
(1)加强学科教育科研,围绕有价值的主题,营造民主、分享的教研氛围,努力把教研活动建设成教学问题研究的促进会、教学思想碰撞的交流地,教育实验成果分享的展示台。
(2)以论文和教学案例的形式展示教育科研成果,积极组织参加市、区相关学科论文评选活动。
(3)鼓励和帮助学校开展基于班本化的微型课题研究,强调研究来自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
(4)继续关注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在推进“E学习”“微课程”为代表的新教育技术运用的同时,关注学科之间的融通和主题建构,依托实践活动生发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品德课堂教学思考。本学期重点研究:品德课程与周边类课程之间的融合贯通,如公民教育活动等。
二、主要活动安排
9月
|
1.区域教研组长会议,交流校本教研计划,协调校本开放时间 2. 参与常州市中小学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校级活动案例、教学案例、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
10月 |
|
11月
|
1. 参与市区域教研展示活动; 2. 校本教研开放活动: 集团校开放(如:局前街小学如何通过主题融通式的体验活动让德育无痕、有趣。) |
12月 1月 |
1. 校本教研开放活动:普通校开放(学校特色德育课程的校本化研究); 2. 参加市区域教研展示活动; 3.经验交流:“小课堂与大德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