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课程建设>>国家课程>>美术>>感悟手记>>文章内容
在反思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发布时间:2015-09-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雍晓燕

       在反思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雍晓燕

李镇西老师曾对教师的“反思”做过比较详细的解释,就是教师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这里的“思考”主要指“反思”,即对自己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
     回眸自己将近20年的教学履历,因为工作调动,前十年在一所乡镇中学,后十年在城市实验小学。而后十年的教学生涯也是我真正学会教学反思,获得成长的关键十年。在教育教学的某些方面正符合了李镇西老师所说的反思,而这些反思实践也确确实实带给了我新的里程碑式的成长。

从乡镇到城市,从中学到小学,对我的教学挑战可想而知。还记得2005年9月,调到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上的第一节课。我凭借十年的中学教学经验,自信满满地踏进教室,最后拖着沉重脚步、狼狈不堪地走出教室,一种强烈地挫败感弥漫在心底。心底一直在问自己:小学的孩子怎么这么难教?城里的孩子怎么这么难教? 我该怎么办?不断追问自己的同时也反思出了一些问题。课堂上我一如既往的传统教学方法和中学教学模式也许根本不能适应这些城市的孩子。他们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大胆质疑,敢于争辩,勇于创新。相比较而言,我这个老师反而显得教条、落后,缺乏引导和调控课堂的能力。顿悟反思之后,豁然明白:要面对这一群思维活跃的小孩子,我必须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学会和孩子们相处,才能使我的课堂变得和谐而充满生气。

   此后,我将自己一无用处的十年教学经验放下,将自己清零,调整到工作初期的状态。在每一次备课中,不再过于依赖教参,而是努力有自己的思考,多想想孩子们学这个内容的情况;在每一次上完课,问问自己“今天学生学到了什么?都听懂了吗?”;在每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我静静地聆听,细细地记录,将好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的课上尝试;在“新基础教育”丛书中,我虔诚的寻觅“学生立场”“重心下移” “互动生成”等我第一次听说的陌生字眼。在旁观学习不断揣摩的过程中,我似乎也慢慢转变了观念,对自己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自我更新。认识到教育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随着自己的反思和不断实践,课堂越来受到学生喜欢,自己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一直习惯沉默于人群的我也有了自己对教学的思考,在教学研究活动中评课时发表的观点也逐渐受到同行教师的认同和赞赏。更学会了对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的反思重建,并逐渐形成习惯。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也因为量的积累而出现质的突破。撰写的教学设计获省二等奖,带领学校美术组开展课题研究,获常州市级立项课题,并于2014年顺利结题。2013年撰写论文获常州市一等奖、江苏省杏坛杯二等奖,全国美术教育论文三等奖,并被组委会推荐发表在美术专业核心杂志《少儿美术》上。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绘画比赛获奖无数,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学会反思出现的问题,并不断实践改进,才有可能不断获取新的成长空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