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课程建设>>国家课程>>美术>>感悟手记>>文章内容
立足要素 接受挑战
发布时间:2015-09-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玥

立足“要素” 接受挑战

5月28日,我校美术组的张灿老师执教了《画汗衫》一课,两校区综合组老师参与了此次美术专题研讨暨区美术教研活动。作为一节新基础精品课,也迎来了常州生态区领导、区局属学校美术老师的指导。

《画汗衫》是一节贴近社会生活的设计课,所以采用情境教学比较容易接近学生的生活。就整堂课而言,张老师把同学们当汗衫设计师的情境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使学生们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如何设计一件有创意的汗衫”这个问题展开欣赏与互动。

想起了老师在阅读《有效观课议课》时,提出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专家的回应是:每一个老师都会有过自已的课堂愿景和梦想,现实的行动说到底都是在追逐和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带着这样的理念去看课,在建构自己的理想课堂愿景时,就会思考这三方面:课前有期望吗?课中有创造吗?课后能审美吗?就《画汗衫》一课而言,张老师一次一次的试上,每个试上班级的学生都是充满期待。而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张老师能不断地进行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在磨课的过程中逐步清晰了教学目标和结构,在教学重难点上有所突破,特别是在教师示范环节有亮点,这是张老师创造性的智慧体现。在考虑汗衫图案设计的题材、形式、布局、色彩等各方面问题时,老师又通过课件、板书、平行班学生的优秀作品范例,与学生共同探讨创意汗衫设计表现的几种手法。最终在创意汗衫店里呈现的学生作品都十分的棒,富有创意。我想,老师对课堂的教学回望和审视,也能从中获得符合期望的愉悦和温暖体验的,因为它包括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对教学劳动过程和劳动效果的审美。

想起了张部长在校园平台在推荐的一篇文章,里面讲到了特级教师崔成林对“课堂教学改革的10大追问”。结合本节课也想追问一下:“模式”还是“要素”?深度研究课堂内涵,我们会发现,问题、活动、评价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可以称为课堂教学的“三块基石”。但随着磨课的深入,我们也发现,听课人的建议不断被采纳,教学设计的弹性空间变少了,尽管每次试讲面对的学生是不一样的,但试上到后来,师生的互动就变得可以预测了,教学步骤、环节、时间分配甚至语言组言都打磨得很精细,反而不利于师生创造性的发挥。特别在展示环节,教师将学生的设计的汗衫作品贴在了黑板上展示,时间过于仓促,评价时也没有围绕教授的几种手法进行评价,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将乐趣、创意与技能技法渗透其中。总之,设计优质的开放性问题,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挑战;开放性学习活动设计与动态资源的捕捉和利用,是许多课堂的一大不足;用好课堂评价,又被称为世界性教学难题。因此,磨课不是展示,立足“要素”,教师要永远准备接受教学中的的事件带来的新挑战,与学生一起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