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课堂中有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小 朱茜
苏教版二年级的第一课是《各民族朋友》,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他们的服饰特点,用自己的笔来表现出所理解的民族朋友。本课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作业的反馈,发现了一些问题,反思自己课堂中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 师生互动中生成的资源没有利用
在本课导入时,二(6)班的学生对出示的范图(藏族)说为蒙古族,我没有抓住这有效的资源,而是自己说出答案,导致学生对于两个民族的特点存在模糊的印象。我这时如果敏锐地抓住这一资源,让学生与书本中蒙古族的图片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可以让学生对两个民族的服饰特点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顺此线让他们对其他民族的服饰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把本课难点与重点突破,学生的作业时会清楚地知道如何下笔,怎样描绘,主要表现什么。
二、 书本提供的资源利用不到位
对于本课的难点与重点,我只是让学生回家找找资料,没有考虑到书本这有效的资源的利用。课堂中,学生在交流收集的资料时,很多同学根本没有在听别人的介绍,而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学生出现这样的状况和正常,由于客观条件的原因,没有直观的图片让他们欣赏、对比、分析。其实书本中的资料还是比较丰富的,我如果能就书本的资料让学生来进行介绍,其他同学也会比较专注的去看、听,毕竟有生动的图片展现在他们的眼前,他们对于不熟悉的东西会比较感兴趣。这样课堂的效率提高了,而且课堂常规得到了有利的保障。
三、 教师演示讲解资源利用不够
我在本课导入时,对出示的范图中服饰的特点也是介绍了大体的形状、颜色,没有从一些细小的装饰、图案上进行细致的演示介绍。以致学生在讨论汇报的过程中也是模糊的介绍,不知道从服饰的哪方面入手,重点介绍服饰的什么特点,特别是服饰中比较有民族特色的细节没有抓住。在我演示的时候,除了演示如何下笔画,也需要教师的语言示范。我的演示图也比较的简单,一些细节的部分没有表现。因此作业时有部分学生作业时不知道从哪下笔,也不知道如何下笔,有能力学生的作业表现也比较简单。
反管本课的问题,除了一些客观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在设计教案时没有好好地解读学生,更没有预设学生的回答。第一问题在其他班级没有出现,因此二(6)班情况一出现,本人在脑筋中反映要不要抓住,但为了按照教案的设计,还是放弃了。要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还需要教师多动脑,让学生真正在一节课中扎扎实实学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