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作为低年段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知识和技能。尤其是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口算,它是今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培养数感的重要载体。因此,在一年级的起始阶段,除了紧紧抓住课堂主阵地,帮助学生切实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之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力,帮助学生养成口算练习的习惯,提高口算的能力。
1.借力同桌,日常提升。一方面是课堂上,学完一种计算方法,就可让同桌互说一遍,相互检验是否注意倾听,是否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完整。一方面是用好口算本,从开学第一周开始,教师就可以教会学生用“X’XX’’”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口算时间,并指导学生同桌交换进行批改、打星。这一过程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口算练习的效率,一方面也是给同桌一次再练习、再判断的机会,进一步熟识相关的算式。
2.借力小组,竞赛提升。数学活动课、思维课上可组织四人小组进行口算比赛,形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先指定一名口算较快的同学当小组长发口算卡片,另三人抢答,小组长判断。谁答得又对又快就可以得到这张口算卡片,一轮卡片发完谁的卡片多就当小组长,依次轮换。
3.借力差异,双向提升。有的孩子在课堂上同桌活动、四人小组活动的时候都比较容易游离,练习效率不高,这样就只能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人盯人”战术。可以把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跟口算好的孩子结对,也可以是和近期有进步的孩子结对。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有进步就能当小老师,一方面在课后盖住口算答案再读3遍的过程中,结对的两个学生都能得到再次的锻炼和提高。同时,因为结对练习,课后练习的质和量也能得到保证。
4.借力评价,持续提升。除了每堂课上的加星评价之外,每周还可以进行一次综合评价,一方面是把一周的星数累加,得星数最多的可以评为“口算大王”,其次可以评为“口算明星”,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口算本上记录的时间,是否在不断加快,由此评选出本周的“进步奖”,这对于一些学前基础较弱或本身思维、动作节奏比较慢的学生而言,也是一中很大的鼓励,那就是:跟自己比,不断有进步。
5.借力家长,有向提升。在采用以上所有策略的基础上,还是可能会存在一些特别困难的学生,这时,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这个阶段学生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以及自己孩子的差距,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家督促孩子不折不扣地完成读口算的练习,家长也会适当地补充一些练习给孩子,比如,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读得不慢,但是写字速度很成问题,就会在家里让孩子练习数字的书写,这样的练习就更有针对性,更能促进孩子的提高。
口算是基础的,但指向是长远的。口算是枯燥的,但练习形式可以是丰富的。口算是简单的,但提升口算的过程可以是创造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