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展示
活动伊始,由二实小的李霞老师展示了一堂活动指导课——《成果展示策划会》。李老师基于三年级孩子现在正处于研究活动的收尾阶段,马上需要进行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的现状,设计与执教了本教学内容。孩子们先回顾了近阶段的研究活动与成果,并针对研究成果初步交流了各自的展示方式。李老师在肯定了孩子设想的基础上,较系统地介绍了常见的成果展示形式,如手抄小报、绘画作品、情景模拟等,学生则通过讨论、选择、交流,学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小组的展示形式。随后,李老师根据三年级孩子们的认知与能力特点,对手抄小报、植物名片、植物分布图等形式有重点地进行了指导,帮助孩子们突破难点、拓展视野,并进一步完善了成果展示的策划活动,为各小组成果展示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浦前中心小学的刘芬老师借班上课,呈现了一堂《神奇的思维导图》。刘老师一开始就通过一段关于大脑视频的欣赏和词语“食物”的头脑风暴游戏,激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刘老师在指导、帮助学生对食物进行分类中,逐渐清晰了思维导图的结构与基本要素。这时,刘老师提供了一份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篮球巨星姚明的素材,学生据此尝试绘制思维导图,并进行了交流,较形象地感知到思导图能整理信息、发散思维的作用。最后,刘老师更是利用思维导图来让学生绘制本小组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内容,真正体现了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指导学生更有效率、更有创意地实践、活动着。
二、研讨点评
课堂展示后,工作室成员分别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评议,工作室领衔人杨静娟老师和天宁区教研员蒋春燕老师高屋建瓴地进行了指导与总结。
杨静娟老师认为,刘芬老师传递给学生的“思维导图”是基于课程中的新亮点展开的一种新研究,教学中的预设环节有层次、有梯度,从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教学目标基本已达成。杨老师也建议,由于一节课的容量有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前考虑,有效提取进行合理安排。而李霞老师的成果展示策划课,正是基于三年级学生的需要,结合学生当前的能力现状开展的指导,思路非常清楚,活动开展比较有成效。但有些成果的呈现可以根据具体活动,在平时开展具体指导,分散本课中的教学难点。
蒋春燕老师则表示,两位老师在课堂的指导、推进、递进与呈现中都非常有序,亮点比较突出。同时蒋老师也对大家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老师在设计教学时能更聚焦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并进行有效引导,深度参与。
最后,活动在大家热烈的研讨与交流中落下帷幕。相信有这样一群投入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者,孩子们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将会开展得更坚实、更有效。
文/李霞 图/居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