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没有变化快”,是我们来舟曲最大的感受。你正听着课,上课老师突然会说,下面请你来上。你准备好了第二天的课,突然通知有别的要求,大家临时突击备新的课。上午上完课,突然通知下午讲座。经常是没有教材,没有资料,好在网络畅通。因为这边的老师没有电脑技术维护的自觉,我们所有老师的U盘都已经被木马入侵过,金蓉和沈虹老师的电脑彻底崩溃,只得重新装系统。
当你所有的准备都已经完善,站在讲台上认真教学时,电脑已经无法工作了。有时你忘情讲课时,PPT已经急不可耐地自动连环播放,不管不顾地到了最后一张,讲台底下一双双善意的目光在真情地劝慰:没事,我们理解并同情。而动画常常是无法播放的。所以我们养成了进教室必先查机,必先杀毒的良好习惯。以不变应万变,这已经成了我们的待课素养。
这里每个教室都有电子白板,连黑板擦都是电动的。当然,这些设备都是地震、泥石流灾难后中国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及企业捐赠的。看着这些一流的教学设备,我们又眼红,又心疼。这要是在常州,每个教室拥有这样的设备,我们该多么傲骄,我们的课堂将会拥有多少精彩,我们的孩子会增添多少课堂学习的幸福?可是,用灾难和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换取的一切,不是我们内心的追求。可我依然深深地希冀,这些用生命换来的资源能得到最好的使用,能给饱经沧桑的灾区孩子带来更多的收获,能让沉没在大量冗长机械的日常教学中的老师带来职业的尊严和幸福。
这三周里,我上了好多堂作文课,从三年级上到六年级,状物、写景、叙事、写人,各种题型上了个遍,也算是对自己教学人生的一段极限挑战吧。当然,上课的同时,我也在反思,我的教学还有哪些有待改进,如何把我对写作的热爱渗透进课堂教学。
但是最让我担忧的,不是设备没有得到好好的维护和利用,而是孩子。当我面对一双双纯净的眼睛,我多么希望孩子们不要那么规规矩矩地坐着,而是能在课堂上与我进行语言的交流,观点的争鸣,思维的碰撞。可是孩子们常常端庄沉静地坐着,任你启发,诱导,就是不举手,就是不应答。再不就齐声回答。这一刻,我真的迷茫。我错了吗?孩子错了吗?教育错了吗?正如舟曲大川学校的一位领导在评课时反问:新课改改了十年,我们改了些什么?
是的,课堂呼唤民主,呼唤平等,呼唤思维的独特和自由。真心期待民主、平等、自由能早日成为我们课堂的日常。真心希望在这“藏乡江南,大爱之曲”,新课改能早日掀起她的盖头来。
(文摄:韦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