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语文组“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情理融融,品味经典
发布时间:2014-11-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郭筱凯

 

 

 

上周,集团高年段语文教研组再聚首,聆听马燕芬老师和李琳珺老师为我们带来品读经典文化的研究课。

老师的《中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导读课情味浓浓。用诗一样的语言带领学生在诗歌的海洋中徜徉。在这节灵动的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打着节拍读出了诗歌别具风格的韵律美,学生很快乐,很感兴趣。在这节充实的课上,教师和学生发现70首的编排顺序,内容类别等,让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70首,培养了学生的类意识,并在整节课中用《诗经》、《人间词话》、《诗品》等作为点评,学生的课堂更延伸了。高校长用四个词来评价这节课——“纯粹”、“探究”、“深入”、“打开”。她说,有这种激情引领学生,是首创,是老师对古诗的一种的热爱,老师的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古诗表达出纯粹的感情;无论对资料的引用,还是导读,古诗的内容等都是老师自己的一种探究;同时,老师在帮助学生打开,引导关注古诗的编排、编者的话体现了一种打开。

老师的《鲁滨逊漂流记》推进课则理性十足,方法引导多,尤其体现了教结构用结构的方法。在这样一节外国小说的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课堂中,指导了学生阅读经典小说的方法,解决阅读中学生产生的问题是本课的目标。老师立足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又高于平时的课。解决了三大问题:1、希望借历险小说告诉学生我们应该读哪一类的小说。2、怎么读经典的一本小说?一读人物品质,二读创作手法。人物品质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都有关注学生会把课内学习的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但学生比较忽略作者的创作手法,这是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学难点和提升点即把握作者写作手法。3、怎样表达方面,培养学生关注表达方式的意识,老师不断引导学生说出荐读理由正是关注这一方面。

这次的教研活动大家都收获颇多,兄弟学校的老师们也感叹道,两节课课型新颖独到,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教学方法以生为本,为老师打开了一扇窗,值得敬畏!

(文:郭筱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