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刚过,老师们怀揣童心,在二实小集团开展了本学期第四次联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研讨主题为——“体态律动和诵读在音乐课堂上的有效结合”,围绕该主题,二实小集团的两位年轻教师屠心文和周卉分别为大家呈现了两节同是活色生香却又别具风格的音乐课堂。
两节课都做到了教学思路清晰,环节流畅,教学过程也充分展现出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评课伊始,区教研员金燕南老师对老师们提出说课、评课要求,并从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体态律动和诵读结合,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快乐的小木匠》教学初就用声势动作模仿小熊猫干活,“刨、锯、钉”三个律动包罗了主要的木匠活,
《我的家在日喀则》一开始就让学生欣赏了藏族的踢踏舞视频,从直观视觉上最直接的让学生接触到了踢踏舞风,调动了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舞步教学打下基础。紧跟其后,
二、目标定位需清晰
两位新教师都准确做到了围绕这次研讨主题设计并开展教学。《快乐的小木匠》歌词偏多,也是这首歌曲的难点,
《我的家在日喀则》这节课定位准确,
三、培养音乐素养和技能,意识不可少
评《快乐的小木匠》一课时,
《我的家在日喀则》一课后面的二声部合唱设计很好,不但突出表现了藏族的曲风特点,更提高了学生二声部的合唱能力。然而,这样的二度创作更多的取决于授课教师的乐感,如1长音处的二声部可唱“我的家在哪里,就在日喀则啊”,较之衬词,更符合歌曲的创作美感;2二声部衬词“阿索、阿索、嗨、嗨”可在唱腔上唱出藏族歌曲的强调,而不仅仅是苍白的念衬词;3“阿索、阿索、马里拉”无需渐强,反之能做到3句都是强拍在前,这样反复归位到前面去唱的时候会更符合音乐的潜在美感。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