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梳篦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原料制作精细,素有“宫梳名篦”之称。结合《我们为祖先而骄傲》课后拓展研究,11月10日,二实小五(4)大脚印中队就去参观了常州梳篦有限公司,来探访一下常州梳篦,也为常州的祖先骄傲一下。
一进入大门,一幢古色古香的大楼映入我们的眼帘,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跑进大楼,各种各样精美的梳篦展现在大家眼前,有的是偏偏起舞的彩蝶,有的是优雅端庄的少女,还有卡通造型和动漫造型的,应有尽有。同学们个个赞叹不已。原来这是梳篦博物馆,这里还陈列着一些制作梳篦的古老工具,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接下来,同学们一起参观梳篦加工车间。走进第一个车间,只看到几个师傅正在打磨木片,木屑漫天飞,一问才知道,这是做木梳的一道工序,其实要做成一把木梳,需要经过拆板、划样、开齿、磨梳等28道工序,再施以雕、描、刻、烫等工艺才能完成;而要做成一张篦箕,更是需要经过胶合、打、锉、喷扩、齿梳密韧等72道工序才能完成。通过及几道工序的参观,大家不禁感叹:只有每道工序都要严格按要求来做,才能最终做成一把融实用与艺术为一体的精美梳篦,也正是它的精工细作才能让常州梳篦名扬天下这么多年。手上这些轻巧的梳篦其实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接下来大家还看了白雪飞婆婆的竹刻工作室,一块块精制的艺术品陈列在柜子中,漂亮极了,白雪飞婆婆说,在竹刻工艺中,刻得往往比留的多,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恒心和信心。
通过这次的参观体验活动,同学们对常州梳篦这一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了了解,同时也体验了我们常州的悠久历史和本土文化。我们不禁感概:“我为我是个常州人感到骄傲。”
文摄:五(4)中队 张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