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互动生成”的内涵展开逻辑的理解和实践
发布时间:2012-09-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杨玉兰 陆文

 

(一)

99下午翠小校区的所有数学老师和二实小的潘慧黎等老师齐聚一堂,针对本次四年级数学课堂调研杨玉兰老师执教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四舍调商)》的录像课进行观摩和评析。每位老师认真的观摩和记录,并结合新基础核心理念和课标的要求,毫无保留的进行了点评,既提出了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指出了商榷的问题,并对部分环节有针对的进行梳理和重建。本次活动教研气氛浓厚,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大家肯定了杨老师的一些成功做法,比如能精心设计教案,做好课件,能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方法的运用符合内容需要、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在提问环节、练习设计环节等都能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使孩子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唐丽艳、潘慧黎、夏冬芸老师对本课重建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她们认为习题可以改变形式,可以把例题隐藏在其中,复习时是让学生说,例题是让孩子做,拓展延伸到五入法让孩子思,整节课有连续性、结构性。从“长出新问题→长出新方法→长出新智慧”,让孩子始终有学习探究的需求和兴趣。教师还应在整单元知识结构的梳理上增加类的意识,在试商这一条主线上有类比和延伸,把上节课学习的不需调商的情况和本节课需要调商两种情况作类比研究,引导学生从点状的知识发散到面状,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形成除法计算的方法结构。

集体的智慧是强大的,通过研讨,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获益匪浅;通过研讨,我们的教学实践将会更加生动。

(二)

928,二实小教育集团的所有数学老师和华师大吴亚萍老师再次齐聚一堂,在翠竹校区的阶梯教室聆听了唐丽艳老师执教的《线段、射线、直线》和杨玉兰老师执教的《平行和垂直》虽然两位年轻老师是第一次尝试用“新基础的教育理念”进行课堂教学,但教学设计别出匠心,分别对这两课进行了重建,教学过程结构清晰、灵活开放、关注“互动生成”的落实,课后引起了大家激烈的讨论以及反思,有些老师还结合自己以前的教学对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谈了想法。吴亚萍老师更是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教学,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                           

1.教学中的“生成”,是通过开放的教学、开发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资源的生成,再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互动及教师的回应反馈,生成新问题的“生长元”。

2.做个有智慧的老师,面对多元的、不确定的和意料之外的信息与资源,教师的回应反馈是选择“放”,还是选择“收”,或是选择“收放有度”,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捕捉、判断、选择、调整的意识和能力。

3.抽象概念的教学,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教学到位,层层切入,不能突兀的把概念强塞给学生。

4.不要为了重心下移而重心下移,下移的要有价值、要能收放自如。

两个多小时的研讨活动对每位老师来说都有新的体悟,特别是翠竹校区的老师可能之前只是观望“新基础教育”,而现在是真正踏入了“新基础教育”。老师说过:“‘新基础教育’是学不会的,是做会的。”相信,通过这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专家引领,每位老师都会有新的生长,新的建构。(文:杨玉兰  陆文    摄影:黄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