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校本培训:走近“OM” 无限创意开启新航向
发布时间:2012-08-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玥

 

 
 
 
 
 
“你,听说‘OM’吗?你们,知道什么是头脑奥林匹克吗?”也许在此之前,二实小的老师们会是一脸茫然,然而就在今天,科技“奥林匹克”在我校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8月22日上午,二实小教育集团有幸邀请了二位解小OM课程教练为全体教师作了生动的培训。张晓东老师从头脑奥林匹克的历史和发展、宗旨,到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的安排、规则、类型等方面向大家做了详尽的介绍:Odyssey of the Mind (简称OM)头脑奥林匹克竞赛,是一个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国际比赛。它不同于一般的智力竞赛,OM竞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它不仅需要参赛队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需要队员之间有团结协作精神去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变为现实,解放路小学自2008年引入“OM”项目,组建“OM”学生参赛队,在全国和世界级赛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逐步形成了过程开放、形式新颖、评价多元的“OM”课程特色,拓展了学校创新教育的领域。接着,张老师又以自己多年指导参赛的经验,用一个个生动的视频,让大家对长期题的不同分类有了直观的了解,对OM的体验充满期待。
“队员们,请你们在8分钟之内用铁球、棉花、牙签、白纸、硬币、铅笔这六种材料制作一个尽可能高的结构。” 郭爱民老师带来的即兴题一下子引起了老师们的兴趣,不同学科的老师临时组队,与OM零距离接触,在郭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学会了怎样将一张A4纸卷到至少一米的高度,听说这是OM成员的基本功,着实让老师们惊叹不已,大赞OM的神奇之处。
“这是一个瓶子,你想到了什么?”“请你用‘修理’来造句……” 即兴题,不是那种简单题型的问答、抢答之类的智力竞赛,更不是某些竞赛中出的一张试卷笔试,而是一种集动手动脑,融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注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型的创造力的竞赛题。与会的老师们,时而在语言类即兴题中发散思维,时而在动手类即兴题中积极参与,接受着一次次头脑风暴的洗礼。
据悉, OM竞赛之所以90年代初在我国上海迅猛发展,是因为OM竞赛活动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一种好方式,它要求学生不是死读书,而是把知识融会贯通;它要求学生不仅学会思考,还要动手去制作,符合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背景。OM竞赛开展后,受到世界各国青少年的热烈欢迎。OM独创的训练方法也激发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此次培训无疑开启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新航向,让我们一起乘风破浪,一路创意前行!(文摄:徐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