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前两年雨中的爽朗,还是今年高温中的骄热,只要是由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市小学数学教育学会理事长、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王冬娟校长主讲的常州市名师大学堂,总能让教育多一份人生的感悟,让教师多一份职业的洒脱,也就总引来济济一堂。
报告从一个“石墨烯的故事”展开,首先“追问:何为课程意识”,让大家清晰: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对课程的敏感程度;接着“反思:教师课程意识的现状”,列举了“神化、淡化、泛化、窄化”四种误区,特别指出了“教学意识”与“课程意识”的区别:教学意识关注的是教学的技术问题,而课程意识关注的是教学的价值问题;最后,报告结合二实小学校本身实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了“重建:如何建立课程意识”。二实小在学校层面进行“课程规划、循环教研”,从而清晰课程的内涵;在学科层面进行“研读课标、研制纲要”,继而强化课程意识;而教师个体层面的“日常研究、自我提升”,则提升了课程能力。特别是“双循环教研机制”的运行,更让师生共同体验了“人文感悟是美、科学创造是美、艺术鉴赏是美、数理逻辑是美……”。是啊,“对学生而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给他什么样的文化环境;对教师而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什么样的课程意识”。“课程意识的建立,不仅需要我们具有教育知识与经验,还需要教育眼光与智慧,更需要教育信念与热情。”
凭借高位的视角,融理论于事例,寓情感于哲理,充实厚重的内容,独到深刻的见解,报告让每一位亲临者欣赏和领略了学术大家的思想光芒,一个课程本位的意识正悄然重拾:它是文化视野中的多元主体,它是多边对话中的生命互哺!教育,是生命的激荡!(文、图:郑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