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4-01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郑学琴
春意在新绿中绽放,思潮在脑海中涌动。2012年4月1日,“新基础教育”数学梯队教师培养专题研修活动在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来自常州市“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学校的老师们和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全体数学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主要安排了“专题实践、交流互动、专题讲座”三个板块。首先由二实小潘忠德老师执教四下《乘法分配律》。潘老师基于学生已有学习能力的实际以及对学生后续主动成长和发展的培养,从数运算规律整体框架结构下引导学生类比研究,依托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把培养学生“建立研究意识,形成认知结构”作为本节课的主要目标追求,在一次次有意识的推进过程中真正实现数运算规律探究教学的育人价值,受到了参与活动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课后,二实小同年级组的郑学琴老师向大家阐述了本节课为什么不按教材那样从情境引入的一些思考,以及这样调整后的价值,进一步明确了数运算规律探究课型的目标追求。唐琴珠老师对这类课的起始课就作过实践研究,她站在知识整体框架背景下,阐述了由当初第一节课的“教”到今天这节课的“用”的教学目标的递进和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再次突显了此类课型的脉胳结构和研究价值。来自新基础共同体的兄弟学校的老师们也纷纷围绕这节课中呈现的精彩,以及后续的思考展开了具体而有深度的研讨。最后,二实小的马美南部长从“知识结构的分析、教学现状的分析、育人价值的开发、教学策略的选择、长程结构的设计”五个方面对“数运算规律”结构教学思考与实践作了专题讲座。讲座高屋建瓴、深入浅出、详略精当,把理论与日常教学实践结合,难怪有与会老师感慨“今天我总算找到了为什么学生在练习中总是用不好乘法分配律的原因了”。马部长最后还提醒大家: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状态有机化设计,充分体现灵活结构性的教学特征,不能把教学僵化。但是数运算规律教学的价值追求是不变的,那就是把数运算规律的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能力的载体,在结构化地把握数运算的规律、形成认知结构化的同时建立起结构化的思维方式。
一次展示,就是一次成长的分享;一场讨论,就是一场智慧的碰撞;一个研修,带来的是师生共同的成长,团队集体的拔节。活动有限,研究不止,站在教与研的新起点,让我们满怀激情、带着思辨,向前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