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像今晚这样捧着一本书来认真读了,而且还是一本“理论书籍”(读之前这么以为)。读着读着,发现其实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并不痛苦,并不是“负担”。相反,无论是在读时,还是读后,内心都不平静,有一种很难言表的感动、喜悦、激动……我想,那是一种梦想、激情被叫醒的感觉。
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从实习阶段就接触到了“新基础教育”,因为它不仅仅给我的工作生涯指引了方向,更是让我对生活、对职业、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觉得自己是个活在精神世界的人,需要靠着梦想或是其它某些原因来支撑自己的生活包括工作。以前觉得老师就只是教书匠,重复机械地宣读课本、抄写板书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我并不是那么向往(只是对大队辅导员这个工作抱着些好奇心)。但是,“新基础教育”让我体会到了教师的职业尊严和幸福,满足了我内心深处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的梦想,我真心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快乐。
【所以,选择教师职业也许是偶然,而选择当语文教师则是骨子里长久浸润着的对语文的热爱。——郑煜】
对于我来说,选择教师职业并不是我的初衷,坦白说,一开始只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我喜欢英语,一心想做个翻译,只可惜未能实现,但能每天和英语相伴,还是弥补了我心里的缺憾。所以,我当老师后一直以来的理想便是多培养一些英语翻译的苗子,我在班里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为的是让更多孩子喜欢英语。对于喜欢英语的孩子更是拿出了我的十八班武艺,不仅仅是在知识上,更是把自己所积累的方方面面的英语学习方法都拿了出来。
不过,我还是应该反思,“新基础教育”要我们进行的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的确应该因材施教,应该针对每个孩子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是时间、精力就那么多,还是应该把握好分寸。
生完孩子回到学校后,明显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身为人母,能够体会作为家长的不容易,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关心那些在英语方面有困难的孩子身上。以前也关心这类学生,但是主要还是疲于在知识方面的辅导,而在情感方面交流不多,方法上考虑得也不周全。我一直反思自己和小唐的差距,不仅仅是对工作的投入和激情,更主要的是我缺少她那样的对教育事业的情怀。
【原来,教师职业不是“燃尽自己,点亮别人”的悲哀,而是和学生一同实现生命价值的快乐!/我心里应该只有学生!/虽然又是一个教训,但我理解了“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深意,心底开阔了、释然了,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最纯净明朗的心态。/我在对自己的名利无所欲、无所求的状态下,用享受语文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学习、生活。这才发现,我找到很久以前喜欢语文的那种最本真的感觉了。/因为心和孩子们贴近了,课就成了自然的对话;因为只想着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语文,所以我感到自己越发不像一个老师,而像他们中的一个。——郑煜】
说句心里话,我打心底里认可“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也会死心塌地的跟随它走下去。但是每次一说要上新基础研究课,我心里都会打鼓,可能是在新基础这个阵地上吃的败仗太多了。不客气的说,从第一年来校工作上的第一节一年级的新基础研究课开始,就屡战屡败,让我毫无自信可言。剖析自己的性格的话,我还是属于比较小心眼的,会把事情放在心上的人。上学的时候听到的好的评价对现在的我来说已经成为精神上的一种负累,脸皮薄,听到意见反而不敢面对。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现在好多了,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了,心态也好了不少。
当然,虽然在研究课方面不尽人意,但是我还是非常认真投入充满激情地在耕耘着我的一亩三分地,把我所理解的新基础理念、把每次研讨专家点评时我所收获的点滴感悟在自己所教的班级里实践着。在大人面前我可能表现得比较内向,但是在我的孩子面前,我却可以展现最本真的自我——一个有好多奇思妙想的孩子王。我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把孩子们吸引到外语的世界中,并幸福地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着英语学习的快乐。所以真的就像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自己有几大问题,不妨也拿出来说说。
一、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记性差。这个问题早就在初高中时记背历史、政治时有所体现。奇怪的是,记什么都记不住,记英语却除外,所以我一直视为和英语的缘分。记性差还体现在总是忘记自己或是别人原先是怎么上一节课的,可谓上一次忘一次,估计只是留下了我需要的东西,诸如方法、感受等。天生的缺陷,我也不想和自己过不去了,我永远无法拥有娜娜般的电脑。好记性总不如烂笔头,多记录吧。从好的方面想的话,只要留下了一些东西,忘记也何尝不是件好事,从零开始,挖掘更多的资源。
二、太随性。性格使然。有时是缺乏计划性,有时是有了计划缺乏执行力。现在有了孩子,时间越发紧张,要工作家庭能够都兼顾到,唯有提高效率。有的时候不得不改变一下自己的个性。别太执着,变一变又何妨。
三、不喜欢多发言。依旧是性格问题。
今晚的感触还有很多,我感受到了叶奶奶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受到了从事“新基础教育”研究的一大批人追逐梦想的激情,感受到了进行“新基础教育”实践者(也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幸福体验。
最后以叶奶奶的一段话结束这次的随笔,一段温暖人心的话,送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