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9日,二实小王蕾和石亚静两位老师有幸赴苏州外国语学校,参加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21世纪英文报”联合主办、苏州外国语学校承办的第四届跨文化背景下的当代英语教学研讨会。当天,大会为老师们精心准备了16节由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北京四中、清华附中、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等校教学精英执教的优质教学观摩课。中午,来自英国圣约克大学语言学专家的Jean McNiff 教授还专程给与会代表带来了《英语为非母语的英语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学术报告。
由于16节课同时并开,两位老师又不想错失这难得的学习机会,经过协商,王老师和石老师分头走进了形式各异、各具特色、“跨文化”理念充分彰显的小学、初中和高中英语课堂。
苏外夏小慧老师以独具匠心的创意沙画打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沉浸到了想象王国之中。她巧妙地将学生分成五组,以竞赛完成从bottom到top的积分。渗透了新词bottom和top。老师就像是一个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引导者,一步步帮助学生一同扫除障碍,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进入invention museum,去探索其中的神奇的发明。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对文本进行了详略得当的处理。最后以点带面,涉及到了各项发明物,给学生一次丰富的头脑风暴,以录像等有趣的展示形式,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来自济南外国语学校的齐慧老师则展示了一堂妙趣横生的《安徒生童话》模仿与阅读课。该堂公开课的材料选自《安徒生童话》中的一则《跳高者》,在故事中,国王要在跳蚤、蚱蜢和跳鹅之间挑选一个跳得最高的人做驸马。在课堂上,齐老师将学生们分成几组,分别扮演国王、公主、跳蚤、蚱蜢和跳鹅等角色。扮演跳鹅的大男孩,一开始的时候他还有些腼腆放不开,不太好意思去模仿跳鹅的叫声和动作,但是在齐老师热情地引导下,他渐渐地融入了角色,在课堂上和组员们一起蹦蹦跳跳地表演起来,其绘声绘色的表演将在场师生都逗得呵呵大笑。整个课堂,学生完全沉浸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在模仿和体验的环节中真正融入文本,英语学习显得特别趣味盎然。
北京四中的赵悦老师带来了曾在北京英语评优课上获得一等奖的精品课——Module 8 Photos 。她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紧紧地抓住了每个同学的心。首先,赵老师让同学们做一个平时拍照爱做的动作,自然轻松地引出了本科话题:照片。接着,赵老师通过播放英语短篇,再次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热情,接着,赵老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猜四张照片是获奖作品,一步步,赵老师牵引着学生往下阅读,她还特别要求学生掌握适当的阅读方法,根据上下文来猜测词义。整节课,赵老师十分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进程如行云流水,体现了一个“活”字,同学们开心和出色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各个教学任务。
天外李楠老师在带学生看一段大学生找工作的新闻之后,让学生们谈谈他们理想中的工作。接着李老师用一组图片和记忆比赛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了不同职业的名称,接着介绍了一些特殊的职业如魔术师,兽医,橱窗布置员等。他引导学生用skimming的方式指出文中三个主角的工作,再教学生用scanning的方式找出他们所需的信息。(姓名,年龄,资质,工资等),在此基础上,解释了文中的难词。最后进一步指导学生精读。在阅读的延伸环节,他安排学生猜测三个主角在大学时最喜欢的科目,帮助学生建立工作和学习之间的联系。接着让学生思考自己最喜欢的两门功课,写在纸上,打乱后分给各个小组,然后讨论那个写纸条的同学以后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讨论后分享各组的结论。
苏外外教Janet所教英特班的展示课程是与地震和海啸有关的。Ms Janet老师首先与孩子们探讨了地球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的四大组成部分,还生动形象地使用了一个李子来解释地球的内部结构。接下来介绍各个主要板块的位置并说明了百分之八十的海啸、地震是在Ring of Fire发生的。板块的三大移动、分裂、合并和摩擦,地震的不同级数,以及重现海啸情景和带来的危害,是通过学生自己制作的实物模型让孩子们直观的操作展示并用流利英文讲解。最后用一段富有寓意的真实故事告诉同学们要在学校认真听课和学习,在未来的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掌握自己的命运帮助更多的同胞。
返程的路上,大家的话题仍离不开刚才精彩的课堂,和常州同往学习的老师一样,她们也都被苏外学生出色的英语口语、敏捷的思维能力、积极的课堂表现所深深吸引。不可否认,作为一所在苏浙一带有相当影响力的民办学校,苏外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学校文化,学生能独立克服文化差异的认知和理解造成的交流障碍,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和社会需要,他们也有着更强的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教育只有走出封闭,主动给学生创建一个“世界文化场”,才能培养出具有大文化视野的国际人才,让我们的孩子真正走向世界。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感谢学校,在老师埋首工作的时候,提供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拓宽眼界,启迪思考,让她们在更完整、更丰富教育征程上继续阔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