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二实小: 常态课堂 凸显辐射魅力
发布时间:2010-03-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二实小







33,春寒料峭,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六(2)班的教室,早早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新北区三井小学各学科的教师代表。作为结对共建的友好学校,多年来,两校经常就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活动等进行相互学习交流。今天,三井小学的教研组长、教导处成员等将驻守六(2)班一天,从不同学科的常态课关注学生的常规,感受二实小独特的课堂魅力。

就在第一节数学课开始之前,学校又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副主审沈重予老师,原来,沈主任才是这次活动的建议者。当三井小学将“学生课堂常规”纳入本学期的研究重点之后,沈主任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希望学生怎样学,就看教师怎样教”“常规是教出来的,不是列出来的”。他建议三井小学的中层和骨干走进二实小,从二实小的学生常规中进一步体会教学变革的意义。于是,二实小人以开放的心态迎来了井小的老师。

如果说,走进二实小,老师们对常规的理解还停留在外在要求的层面,那么,坐在六(2)班的课堂里,老师们从学生的自主、投入深深感受到教的魅力,教师自身投入的状态和丰厚的学科素养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老师们从学生流畅、自然的表达中感受到常规养成的价值,日常的渗透积累与教师的评价激励构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构建了强烈的“学习”磁场。老师们从学生在学习中有机转换、张弛有度中理解了常规的内涵,不同学科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要求,已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素养,彰显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作为资深的教学研究专家,沈主任高度评价数学课的学生立场和整体结构。作为二实小的老朋友,三井小学的老师们从“常规”这个独特的角度再次体悟到“新基础教育”日常化研究带来的内涵发展。而二实小的老师们,也从专家、同行眼中看到了持续研究的魅力,享受并执着追寻师生共同成长的自豪与幸福!

附:三井小学部分听课教师博客摘录——

教师一:二实小的学生留给我四大特点:一是学会了倾听。如:同一主题多人交流后,后面的学生记得说:“我给某某某(前面发言的学生姓名)补充。”二是学会了批注。如: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学生会脱稿灵动地介绍词人,会从她众多的作品中择《声声慢》简析,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词人不同时期的心境与创作进行对比研究。三是学会了表达。学生发言虽不是很响亮,但安静的教室足以让每个人听清发言者的内容,发言者轻快的语速,独到的观点,扣住每位听众的心。四是学会了作业。学生会记笔记,会认真作业(老师的要求是基础题保证不错)。教室就是这样一个宁静而致远的空间,润泽期间,我感慨万千。

教师二:我觉得王老师的倾听习惯值得我学习。在每一位孩子站起来发言的时候,我发现王老师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就是头转向发言的同学,用专注的眼神看着那位发言的同学,在争论怎样才能把烦恼变成不烦恼时,老师的倾听水平显现在那及时捕捉同学发言的主要意思以及更高层次提炼关键词语并呈现在板书上。在课堂中还有学生对老师的倾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倾听,都显现了日常良好的课堂规范,促进了课堂的高效。

教师三:学生的小组配合很自然,形成了习惯。小组长起号召作用。这时让我非常感动的是:来参与听课的他们学校的三位数学老师分别走向几个小组,和他们一起操作。在这过程中,我一直观察男孩子的合作,尽管都是男孩子操作,操作动作也不是很灵活,还有操作失误的时候,但课堂上没有大声的惊讶、嬉笑,大家都能轻轻交流,轻轻提醒,尽管也有点手忙脚乱但大家一起互帮完成实验。热闹的时间却也能有序、安静地进行,真好!我感慨:轻轻说话,轻轻交流养成了习惯……在随后的音乐课、英语课、美术课都能感觉到教室中的一种安静。宁静中流动着思绪,这才是我们需要常抓的习惯!(夏冬芸 孙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